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正式出版

《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正式出版

修塌腰、平驼背、换岳山、固雁足、嵌蚌徽……这些都是修复古琴的专业术语。7月27日,由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区君虹撰写的《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一书正式出版。在新书发布会暨岭南古琴品鉴会上,区君虹表示,出版这样一本专著,是他身为传承人的责任。

《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一书今发布


30万字记录岭南古琴艺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在各地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琴流派。其中岭南派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不少有名的琴人,也留存下了极有价值的古琴乐器和琴谱。

区君虹是中国古琴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的入室弟子,是“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之“古琴修复、斫制能手”。

《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一书是区君虹近50年古琴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包含了弹奏、修复传世古琴、斫制古琴等方面技艺。在书中,他还对8首岭南派的代表性琴曲进行了详细释义。全书共包含三十多万字的资料、两百多幅旧照片。

为什么要撰写此书?区君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书的撰写一是源于他的学生希望他将数十年来对古琴的制作技艺、修复、演奏技巧等用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其次他觉得这也是他身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不做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就没有尽到传承人的责任。”区君虹说,“我和古琴接触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弹奏外,我还对古琴修复、斫制、打谱等全方面均有涉猎。我希望通过文字的形式,将其系统性的梳理,以理论的形式记录下来。”

记者翻阅此书发现,书中不仅记录了区君虹学琴的过程,他还记录了自己跟随老师,修复传世古琴的故事。他说,修复传世古琴的机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上的。他有幸在跟随老师期间,从老师丰富的藏琴中,修复了多把传世古琴,这样的技艺与机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他也要将其记录下来。

区君虹希望此书的出版能推动业内人士和学术界对岭南古琴艺术及传承人进行研究和挖掘,为后人传承岭南古琴艺术之弹奏、修复、斫制技艺留下珍贵的文献资料,帮助非遗项目找到更多传承的支点,激发非遗生命力。


区君虹在现场演绎琴曲《玉树临风》


多形式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表示,当天发布的《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一书,是越秀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形式。他说,在此书发布之前,越秀区先后出版了广彩、通草画、粤剧戏服等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通过挖掘、整理,我们希望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最核心、最全面的内容,用科学的方式去梳理。这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可以让其有依据。”何愿飞提到,以往口口相传的形式,会让一些信息在传承的过程中流失。通过文字记录,传统文化将得以更好传承。

在何愿飞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传承,还需要传播。他说,当普通市民拿到这些书籍,他可以自己学习和了解,这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途径。

在当天的活动中,区君虹父子偕同数名弟子,向现场观众演绎了《玉树临风》《碧涧流泉》《鸥鹭忘机》等五首《古冈遗谱》琴曲,分享了他们的“琴心剑胆”的岭南古琴艺术风格。

本文来源于【金羊网】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