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1597年—约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会稽外史、蝶庵、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古琴家,以散文见长。
张岱虽没有做过官,但出身于数世通显的仕宦家庭,有家学渊源,生活优裕。曾祖张元汴,明隆庆五年(1571年)状元,官至翰林院侍读。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广西参议。父亲张耀芳,晚年任山东兖州鲁王府右长史,是鲁献王的亲信。
张岱凭着家世的通显和富裕,在前半辈子过着纨绔子弟的豪华生活,培养了多方面的生活情趣。“服食甚侈,日聚海内胜流,徵歌度曲,谐谑并进。”素喜游历,通晓音乐戏剧,交游广泛。南明时,曾被授以职方主事之职,不久即辞去,托病不出。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家道随之中落,布衣疏食,生活颇为艰苦。
张岱先向绍兴琴派的王侣鹅学了《渔樵问答》、《捣衣》等曲,接着只用了半年时间向王本吾学会了《雁落平沙》、《乌夜啼》、《汉宫秋》、《高山》、《流水》、《梅花弄》等二十余曲。王本吾的指法圆静微带油腔,张岱在他演奏的基础上 “以涩勒出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岱和同学范与兰、尹尔韬、何紫翔等组织了一个丝社。每月集会三次,象琴川社那样交流切磋琴艺。张岱认为:“紫翔得本吾之八九而微嫩,尔韬得本吾之八九而微迂。”他们四人合奏“如出一手”,听者都为之折服,是丝社中水平较高的。以后从外地来绍兴的琴人,在演奏上“结实有余,萧散 (潇洒)不足”,其演奏技艺没有超过王本吾的。
他除精于琴外,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很有修养,著有纪传体明史《石匮书》和《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轘文集》等多部文集 。《陶庵梦忆》介绍了绍兴琴派、范与兰丝社等有关琴的事迹和史料。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取材广泛,笔力高致,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