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585年—644年),字无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隋末唐初琴家、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称自己的家世“地实儒素,人多高烈”。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年),他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即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早年入朝为官,亦想博得封侯拜相,但并不受朝庭重用,仕途不顺,故弃官隐于东皋,号称“东皋子”。
王绩隐居其间,接受了老庄思想,沈缅于醉乡。他曾作一诗云:“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他的诗风淳朴真挚,脱离了六朝绮丽习气,为唐诗新风开了先路。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贞观初,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王绩还好弹琴,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人物,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过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绩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知音者赏。这里的“加减旧弄”,应是指在传统基础上的加工改编。
贞观十八年(644年),王绩病卒于家中。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他生前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