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音乐天赋很高、修养全面的音乐家,他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广泛的音乐审美标准──“尽善尽美”。孔子在鲁国听到“尽善尽美”的《韶》乐,为之“三月不知肉味”。他跟随当时著名的琴师师襄学习弹琴,从一支琴曲中体会了人物的形象、精神特征和人格之美,后来果然验证这是描写周文王的琴曲《文王操》。这些记载使我们了解到,孔子具有非常高的音乐审美品味和非常深刻的音乐理解力。
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幽兰》,相传即为孔子所创。
孔子周游列国时,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采用他的政治主张,因此孔子得不到重用。当他从卫国返回故乡鲁国时,途中经过一个山谷。在那幽静的山谷中,他见到美丽的兰花独自开放。孔子联想到自己空怀大好理想而不被理解任用,就像这兰花一样,被埋没在山谷中。于是,孔子停下车来,援琴弹奏,一边唱,一边弹,作了这首《幽兰》。幽兰的芬芳是君子德行的象征。
现在流传下来的各种形式的古琴中,有一种叫“仲尼式”,后人景仰孔夫子,因此以其字“仲尼”为琴命名。“仲尼式”古琴最具简洁和谐之美,很受人们钟爱。仲尼式古琴还是儒家的审美理想的完美体现。约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