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宋朝绝代“百衲琴” 由扬州工匠之手重现卢浮宫

宋朝绝代“百衲琴” 由扬州工匠之手重现卢浮宫

        在近期举办的第23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及专场研讨会上,一张来自扬州的百衲古琴轰动全场。百衲琴在唐代发明,宋代即已失传,扬州一家古琴制作室经过多年悉心研究,终于“复活”了这项古老的斫琴工艺。

百衲琴为琴名。以桐木片合漆胶成的琴。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汧公 ( 李勉 )取桐孙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衲琴。”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制琴》:“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制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无比。” 宋 陆游 《秋阴》诗:“妙墨双钩帖,奇声百衲琴。”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不去纤响,惟务雕缋,仅同百衲琴,軿凑虽工,胶滞清音,究非上品。”亦省称“ 百衲 ”。 清 钱谦益 《东归漫兴》诗之五:“古锦裹将 唐 百纳,行宫拾得 宋 罗睺。”
 


 
 
“绝代”百衲古琴扬州“复活”
 
        衲是几经缝补的僧衣,百衲言其补缀之多。将其义推而广之,于是把拼凑成材的琴就名之曰百衲琴,后来又把拼凑完整的宋元版古籍称之为百衲本,用以说明这种琴和书的特点,也说明这种拼凑并无损于它们应有的价值。在传世的百衲琴中所拼合的木块,其形状大小并不相同,所见有龟纹形、银锭形、长条形和方块形四种。诸多历史文献中都以“天下以为宝”“绝代”等词语来形容。这种琴屡见于文人记载,却鲜见实物传世。自宋代以后由于传承不善等原因,百衲琴斫制技艺基本上处于断流的状态。

 
 
        扬州唐人御工坊斫琴师王玉鹏告诉记者,百衲琴是一种由若干小块木材拼合而成的古琴。为了让琴声更松透,古人常把上面板截成小块再拼接,这是古琴里的一种复杂工艺,叫“百衲琴”。特殊的“百衲琴”工艺,保持了琴表面的牢固,却又能做到发声处的松透。
 
        谈起自己斫制的这张百衲琴,王玉鹏说,他历时3年精心研究,研发费用超过百万,但终于让失传的“百衲”工艺复活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张百衲古琴是用汉代沙木制成的,这些木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斫制过程中,先将一块块木头切成菱形,每片木块大小都在二三寸之间,然后再剔除虫蛀、开裂和有疤痕的,将108块菱形木片拼接成长方形,高音处选择坚实木头,低音处选择松透木头,进行“木色一致,纹理相通”的搭配拼接,拼接中纹路不能平行,一弦至七弦之间,每块木纹必须平行,而一至十三徽之间音阶自然过渡,没有大的音差,一切浑然天成。

 
 
        卢浮宫世界非遗展吸引了很多西方观众,许多人一开始认为古琴只是一张简单乐器,当听过古琴曲后就完全改变了“简单”的看法。扬州的古琴展位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其中不乏当地文艺界专家。
 
不少法国人听完古琴演奏,都沉醉于琴音之中,而现场教授指法并由参观者亲自弹奏的环节,更让法国人对中国这项古老文化兴趣盎然,同时,感叹古琴制作工艺的匠心独运。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著名制片人阿德•让表示:“中国古琴是来自东方的乐器之王,音位比西方钢琴还多,可是西方人对此了解并不多,而此次来自中国的扬州古琴给西方观众带来了惊喜,它美妙的声音苍远古朴,仿佛来自天上的声音。”
 

(资讯来源:扬州网)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