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他,将古琴艺术融入到生活和职业中

 
  古琴,在大众看来,高雅又神秘,古典又艺术。但岭南派古琴非遗传承人谢东笑告诉你,古琴离普通人并不遥远。
 
  今年45岁的谢东笑,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为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音乐爱心家园”志愿者团队核心成员,素以融传统琴风于当下时空的“生活琴”理念在传承古琴艺术。
 
  原来,古琴弹得好,可以修身养心,观照自心;可以结交朋友,例如伯牙和钟子期;可以“泡妞”,例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甚至可以用音乐治疗他人心伤……
谢东笑
 
  45岁,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古琴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音乐爱心家园”志愿者团队核心成员,素以融传统琴风于当下时空的“生活琴”理念在传承古琴艺术。
 
  初见
 
  平静淡然犹如朴素古琴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伯牙,很喜欢弹琴,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身处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着一条山路寻去,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于是,我们知道了,琴弹得好可以沟通自然,修身养性。
 
  “琴道就是自然之道,古琴的主要功用并不是表演,修身养性才是最本真的意义。”一身布衣的谢东笑,半灰头发,安安静静地坐在古琴前,淡然说道。
 
  古琴弹久了,必然融入弹琴人的气质。谢东笑自己就犹如一把古朴的古琴,不急不躁,不带烟火气,平静淡然。话不多的他,通常更愿意用音乐来解释和表达自己。
 
  经历
 
  子承父业与音乐结下了不解缘分
 
  也许因为天性里就是平淡、少欲望的人,让谢东笑特别适合古琴。
 
  他与音乐的缘分,来自家学渊源。谢东笑的父亲是梅州五华县采茶剧团的演员和导演,在孩子高一的时候,家里觉得他有点音乐天赋,请剧团的老前辈前来指教。短短时日,谢东笑就考上了梅州市艺术学校,“中专开始学音乐,电子琴,键盘专业。”1992年中专毕业,他理所当然地子承父业,进入了五华县采茶剧团,“乐队里面把电子琴编了进去,作为一种音色使用。”
 
  剧团下乡搭台演出的日子,谢东笑既是演员,又做搬运工,晚上就睡在当地学校的课桌,或后台的地板上,“剧团是各种生活历练故事很丰富的地方,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看到各种状况,对人生的阅历有很深的影响。”
 
  当时,在剧团的日子,他也过得很安心,“那时候,我在县里,没有想过要到广州来,也没想过到大城市这种发达的地方,这些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想在音乐方面再提高。”不过在后来,谢东笑考了星海音乐学院,学校正好在广州,他才最终来了广州。在星海,他学的是音乐教育,方向是作曲。
 
  1997年毕业后,谢东笑对自己的设想是当中学音乐老师,但他没想到,大学却突然让他留校。他说,自己最终决定留校在校图书馆工作,当时想法很单纯,“留在大学,我可以继续在音乐方向有更多施展的空间,相比而言,中学就是当音乐老师,单一一些。”
 
  学有所成全职从事古琴艺术传承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广东经济浪潮如火如荼的时候,年轻的谢东笑却不为所动,既没有赚大钱的欲望,也没有扬名立万的野心。
 
  “我不喜欢太忙,闲散一点就好。”当时,谢东笑赚钱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去炒更,到各大琴行教课,“一个周末,一两千元,当时已经觉得很好。”不过,他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大学学的钢琴、作曲,都是西方的音乐体系,没学到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自己最喜欢古琴,但也没刻意找机会学。也许(学琴的)时间还没到。”
 
  到了1999年,机缘终于来了,“那时候,我跟学校图书馆的老馆长聊起来,他的同学就是岭南派著名琴家谢导秀,打听后我就去找了谢老师,开始学琴。”他总结自己的学琴路,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老师,“想学的时候,老师的资源正好出现了,也没有刻意。”
 
  学成后,谢东笑2011年离开学校,开始全职从事岭南古琴艺术传承工作。而在之前的2008年,谢东笑已在海珠区小洲村创办七木琴社,这是一个集创作、交流、传承于一身的古琴文化空间。在这里,琴社成员把生活中的感悟融于古琴音乐的创作,把习琴的体会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交流……
 
  目前,谢东笑还在海珠区赤岗开了一家“七木古琴”工作室,常常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各种类型的琴学讲座;一年四季开设公益性的琴学入门课程,以及长期开设各级别的习琴课程;同时,不定期举办古琴雅集,以及琴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流、创作活动。
 
  不爱表演更愿意将古琴作为分享
 
  如今,无心插柳的谢东笑已成为岭南古琴界的“大佬”之一,但他的经济来源还是主要来源于教学,他并不爱演出赚快钱,更不爱商演赚大钱。
 
  谢东笑说,现在不少商业活动都爱用古琴去装饰活动,请古琴演奏者前去表演,但对他来说,商演一概不去,“现场杂乱、吵闹的场合,我不能接受,因为并不适合古琴,宴会更加不行。”他解释,自己要求要能对现场有绝对的控制。
 
  另外,一些音乐会有时也会找他,但他也要考虑,“如果是讲座或者音乐分享会,没有问题,至于音乐会,我就要考虑一下。”谢东笑认为,古琴并不适合大场合的表演,而应该是小范围的分享。他更愿意将古琴作为一种分享,“弹曲、讲解、分享自己的心得,通过分享琴曲的结构和弹奏方法,让大家有所感受。”
 
  谢东笑称,自己习琴20年,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身养性,全方位完善自己的过程。“首先,心性方面,对各种事物的觉知能力会有所提高,能够敏锐地感受和明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看人看事也更能看清楚本质。”
 
  据了解,谢东笑的学生多数是成年人,不少学生学琴后,性格有了很多改变。采访时,一名学生就称,“我原本很容易着急上火,学了2年古琴之后,平和了,舒缓了,不急躁了。”谢东笑表示,弹琴其实是讲究“修身齐家济世合众生”,“每个人只能修自己,自己修好了,就是在修世界,修时空。”
 
  2017年6月2日,古琴体验雅集活动上,谢东笑与古琴爱好者展开互动教学。
 
  传承
 
  融传统琴风于当下时空
 
  对于古琴艺术的传承,谢东笑的理念是“融传统琴风于当下时空”。据介绍,为了让岭南古琴文化与飞速进步的时代相融合,而不仅仅成为一种“遗产”,七木琴社重点推广了“生活琴”的理念,让“古琴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即古琴艺术不仅仅停留在弹奏方法的学习上,更要融入到生活和职业当中。例如,将一些现代的歌曲、音乐改编成古琴曲弹奏传唱,将课本中的古诗词变成古琴弹唱等。
 
  “古代的曲子在古代也是‘当代曲’,现在的曲子再过几百年也是‘古代曲’,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现代曲和古代曲之分。琴乐一定是在每个朝代都会烙印当时信息,我们所听见的琴乐,既包含了琴曲作者原创时心灵感悟的信息,也包含了弹奏者于当下时空的心声演绎。所以我们更强调人、琴与当下时空的合一。”谢东笑说。
 
  如今,谢东笑的代表作品有创作曲目《弹琴》《莲花》《动静》,弦歌《菩提本无树》《论德》《关雎》,打谱曲《溪山秋月》《离骚》《南风畅》,也有对《沧海一声笑》《康定情歌》等“现代”曲目的演绎。
 
  目前,谢东笑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古琴音乐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古琴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但他也表示,古琴传承不可操之过急,应避免快餐式教学。他说:“古琴需要口传心授,需要老师言传身教,所以不能够大班上课,应该往精品教育方向发展。”
 
  琴道
 
  乐分阴阳千变万化
 
  为了解释古琴的音乐特性,谢东笑用两种断句方式演奏了同一首曲子,第一遍演奏舒缓、阴柔甚至带点淡淡的忧伤,第二遍却昂扬激越,闻者一听就叫出曲名:《沧海一声笑》!两个版本,一阴一阳。
 
  “所有的音一模一样,没有改变顺序,轻重不同,停在不同的地方,犹如标点符号,就成了完全不同的曲子,千变万化。”谢东笑徐徐解释,乐有阴阳,同样的音乐,可以用阴性的方式演绎,也可以用阳性的方式演绎。犹如文言文,断句的位置不同,轻重疾徐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前一种曲子停在la和mi,是比较慢和阴柔的弹法,强弱起伏的变换较多。后一首《沧海一声笑》主要停在dol、so,比较阳性,节奏比较爽直,如果用西方音乐分析,前者是小调,后者是大调。”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来分析:五音对应五行,la属水,mi属木,水和木是阴柔性质;dol属土,so属火,土和火是温暖力量,属于阳性。谢东笑说,“这就是音乐内在结构不同,跟外在表现的关系。”
 
  天地人和自然之道
 
  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自古以来,琴道被视为中国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一生追求。
 
  谢东笑说,古琴特别能体现中国人所讲究的自然之道。琴器如同人形,有琴首、项、肩、腰、足,有天柱地柱,有365周天,有阴阳和合,有天地人三种声音。
 
  不同的弹奏手法,能让古琴发出不同的声音:散音,旷远、庄严、厚重,象征大地的声音;泛音,空灵、飘逸,象征上天的声音;按弹走指,则可人为控制轻重缓急,就像吟诵、韵腔一样,代表人声。“古琴本身的音乐特性就是天地人和的音乐。”
 
  对比其他弹拨类乐器,谢东笑解释,“比如琵琶、古筝、阮、吉他等,也有散音、泛音、按音,但这些乐器因为有琴码或品格,泛音数量比较少,且不是常用音色,通常作为色彩性乐句偶尔出现。唯有古琴,在历代的传曲当中,绝大多数是包含有泛音的,注重的是天地人三种声音的和谐。”
 
  人琴合一,琴如其人
 
  实际上,谢东笑是在27岁才开始学古琴,他说,“古琴的技巧,比其他乐器更容易练习,但难在意境。”
 
  孔子习琴,总结了五个步骤:曲、术、意、人、类。只有经历这五个过程,才能学好一曲。
 
  所谓曲,就是按谱子弹出来;术,通技巧;意,融入意境;人,人琴合一,可以感受到人的信息;类,达到触类旁通、圆融贯通的化境。
 
  谢东笑说,“这五个境界,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并不绝对,不一定多高深的曲目,才能达到意类,就算一首入门的小曲子,也可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在于弹琴者的修为和境界。”
 
  伯牙弹奏《高山流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这就是人琴合一,琴曲中感受到人的信息了。”谢东笑解释,“一首琴曲,不同的人弹奏,有不同的感觉;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当下,也有不同的感觉。琴如其人,曲如其人。”
 
  音乐疗愈
 
  适合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据了解,音乐疗法是经现代医学证明,科学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善用于养生和治疗的乐器,或许就是古琴了。
 
  古琴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千年来,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历史上流传着卷帙浩繁的古琴艺术佳话典故,伯牙、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名士都与古琴有着深厚的渊源。
 
  古人以琴寄托理想、修身养性,而在节奏紧张、压力繁重的现代生活,人们同样可通过聆听、习弹古琴,体验琴中隐含的自然之道,领悟琴曲的文化蕴涵,以此放松情绪、舒缓疲劳。这正是适合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不过,所有的治疗都是一时的外援,最终要靠自我疗愈。”谢东笑认为,“音乐疗愈主要是共鸣的原理,我们将正能量融入在音乐当中,弹奏出来,你能感觉得到,形成共鸣,便会触动‘自组织’功能,从而达到身心的疗愈。”
 
  还有研究指出,习弹古琴可以促进人的左右大脑的开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突出的是逻辑、理性思维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突出的是想象、感性思维功能。
 
  谢东笑介绍,古琴弹奏的右手根本指法有八种:食指、中指、名指、大指向掌内、掌外弹奏(抹挑、勾剔、打摘、托劈),而这八种根本指法的各种组合则可以构成多达五十多种复合指法。这正符合了管理右手的左脑逻辑、理性思维的特点。古琴弹奏的左手指法则有着大量的形象描述,比如细吟、飞吟、荡猱、往来猱、蟹行等,也正符合了管理左手的右脑想象、感性思维的特点。同时,古琴弹奏的指法中还有着大量左右手相互配合的指法。比如绰上、注下、分开、搯撮、剌伏、索铃等弹法。由此可见,习弹古琴既有对应性的左、右脑的开发作用,又有着理性与感性思维全面发展的功用。

(资讯来源:蒋隽 古琴人)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