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南开大学近日邀请众名家举办古琴讲座


        这次南开大学的公益活动中,赵家珍教授准备的《如何欣赏古琴》,她想告诉大家,古琴是一门艺术,艺术就要踏踏实实地学。她谈及早年的求学经历:“老先生上课都是老老实实给你讲、给你唱,我们每一节课都是踏踏实实、没有纷扰地学,学生就是要学习,唯一的目的就是如此。”

        中国琴会会长、国家级非遗古琴传承人、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认为古琴艺术在当代社会的表面“繁荣”之下存在着“忧患”。在她看来,如今并非是古琴最好的时代。赵家珍说:“古琴的历史悠远绵长,它的传承模式历来是慢的,但如今,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愈发快餐式。”在她看来,这种“高速传播”让古琴这门艺术很不适应。

        优质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整体水平的降低以及欣赏水平没有达到应有层面却快速扩张的学琴人群让古琴的行业水平在急速下降。在赵家珍少年学琴的时代,弹古琴的人全国不足200人,而且主要集中在京沪两地,其他省份除了江浙以外人数稀少。在她看来,在那个学琴人稀有的年代里,古琴艺术依旧是作为精品文化而存在的,整个传承系统是平稳有序的。

        赵家珍回忆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不敢接受外面教琴的邀约,只觉得自己还是学琴的人,还不够好。”在她留校任教的多年后,彼时已经年逾不惑的赵家珍被称作古琴大师,她会马上要求主办方改掉称呼,因为在她眼中,只有吴景略那样的先生们才能被称为大师。

        在如今,学琴两三年甚至两三个月的人都可以开馆授课,“大师”的称呼更是泛滥,由于古琴文化的精英式传播,让如今教琴的人很容易吃到红利。这让赵家珍感到忧虑:“如今民间的古琴教学者当中,大多数都是业余学了一点后就开馆教学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让古琴得以传播,但是相对古琴这门艺术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伤害。当老师应该是一个十分审慎的过程。”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斫琴师身上,赵家珍表示:“卖一张琴可以解决房租问题,可以满足生计,让很多人不得不这么做。”

        对于普通的学琴者,赵家珍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尊师重道,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很多人侧重“琴”而忘了“师”,愿意花钱去买琴却只愿意从网上获取教学资源,这是很难靠近真正的古琴艺术的。
“就像每个人天生就会写字,但有的人可以创造艺术,而对于有的人是工具。”赵家珍说:“古琴作为一种血脉流传的古典音乐,将中国的审美意识都融汇其中,它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每一个人都有唤醒这种意识的可能,但要以艺术品位为前提。”

(资讯来源:每日新报)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