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记录修琴匠人的坚守

 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从11月20日开始悄然在湖南卫视、优酷、芒果TV等平台相继播出。这是一档特别的文化节目,每期都会由发起人孙冕和他的一位明星名人好友作为嘉宾亲往实地探访匠人,带领观众沉浸到匠人的工艺里。在这个节目里,老匠人和他们秉承坚守的传统技艺才是真正的主角。
在第二期节目中,嘉宾李泉和孙冕拜师裴金宝老师,跟随老师一起挑选适合制作古琴的木材,参与了斫琴和古琴的修复工作。
 
 
李泉4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也曾学习过古琴。这次来向非遗古琴匠人拜师学艺,也是带着大学时期就有的一些疑问,寻求解答。
 
四百年前古琴兄弟再相逢 怎样修琴才能百年不坏?
 
非遗古琴匠人裴金宝老师有一个原则,修复古琴都是免费的。但是他对于修复的标准却从未降低——修复完的古琴,修补的地方不能看出新的痕迹,也就是常说的“以古修古”;修复完成后100年内不能再坏。
 
这次,裴老先生分别收到过两个朋友的请求,帮忙修复受损的古琴。见到两张琴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它们同时出自一个古代琴师,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两张古琴时隔447年后,在裴老师家重逢。这个故事带给了李泉极大的震撼,仿佛完成了一次同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最后,李泉跟裴金宝老师一起,在参与修复的古琴内提上了自己的名字。或许百年之后,这些留言也将被后人发现,并对他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古琴因为受到地缘文化、师承关系的影响,自明清以来分为诸多流派。流派之间,琴音风格和弹奏手法各有不同。节目组拜访了两位古琴的专家。
 
裴金宝老先生师承吴门琴派大师吴兆基先生,曾与吴兆基一起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吴门琴社,后为吴门琴社社长,归属近代吴门琴派。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十大斫琴师。对于弹琴传琴到斫琴修琴都有建树,人称“南裴北李”,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全才型大师。
 
裴金宝老先生沿袭的近代吴门,讲究 “简劲清和”,清婉平和,气度不凡,是一种文人琴。吴门琴韵扎根苏州,裴老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和体现琴音特色,坚持苏州官话唱谱,强调方言音律的重要性。
 
另一位斫琴名家张建华先生,37岁改行斫琴,曾在2002年结缘故宫博物院古琴研究大家郑珉中先生,专研宋元明清老琴的修复。张建华对传承的古琴制作工艺进行了独到的改良和创新,2003年修复一把被截三段的朱致远制“断琴”不仅外貌浑然一体,物归原主弹奏两年后,琴声丝弦都没有丝毫走形走音,从此名声大振。
 
 
节目中孙冕则经历了另一番别样的体验。
 
跟随着张建华老师,孙冕来到一家医院,要对一把宋朝古琴进行CT扫描。给古琴做CT,始于故宫博物院的郑珉中老先生。他曾将故宫40余张藏琴逐一进行CT扫描,以清楚地掌握内部的构造和庄康,并建立资料库。
两人通过透视片,发现了这把宋朝古琴灰胎厚度和特殊的结构,并且上面有被修补的痕迹。这些都是从外表没办法直接看到的东西。这给之后的修复工作,打好了基础。
 
说到古琴修复,裴金宝老师则经历过非常传奇的真实故事。
 
有一年,裴老的一位亲戚的老乡从湖南长沙带来一把益王琴,请他帮忙修复。还未完工,就有另外一个朋友从北方带来一张琴。看到第二张琴时,他惊讶地发现,这两张琴,是同年同月同一位琴师做的同款古琴,都是益王在明朝嘉靖年间命涂桂制作而成的。“当时就好像久别重逢的亲人,这是不能说透的。他们分别了447年以后,在我家里会合了。”
 
其中一张琴修好了以后,裴金宝老师把两张琴放到一块,想着有一张第二天就要送走了,时隔四百多年后的重聚之后,又要分离。“下一次相聚,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想让它们拥抱一下。”裴老说到这里,还是能听出他语气里的感动。在征得两张古琴的主人同意后,把两张琴拓到一张纸,轻易不拿出来示人。
 
证两张古琴,以后也许再也不会碰面,它们经历过许多劫难,才能够保存到今天。李泉听完整个故事,看到两张琴的拓片“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说,这不是害怕,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震撼。“当我聆听了他的故事,我再看他的眼睛里的那种情绪,我完全能够理解,他跟时空的对话,而且这些东西是真真实实存在在我们血液里面的,只不过好像我们有很多人被蒙蔽了,但是他找到了。”
 
 
李泉在节目中跟随裴金宝老师,去木材市场寻找适合作为古琴材料的木材。据裴老说,经常是在市场中转几个下午,都找不到心目中理想的材料。“怎么样运用这个材料,是我这几十年来一直所研究追求的一个东西。如果我去搞点杉木,搞点紫木,一批一批就做出来了,
 
那我就成了琴的奴隶了。”按照他的说法,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一点一点“搞实验”选木材,做出来的琴,好琴绝对超过传世的声音品质好的老琴,这是他的快乐。
 
除此之外,裴金宝老师修复古琴都是免费的。但是他对于修复的标准却从未降低——修复完的古琴,修补的地方不能看出新的痕迹,也就是常说的“以古修古”;修复完成后100年内不能再坏。
 
 
一般修复古琴的匠人,会在修复好的琴内部,留下类似“修复手记”的文字。裴老打开一把琴,琴中百年前古人镌刻的嘱托重现于世。“他年逢世者,莫作等闲看”,一古一今两位琴人,此刻以器乐作为媒介,穿越古今,久别重逢。
“我一拆开来,写给百年以后,我感觉时间穿越了。就是和古人,等于握了手了,接了轨了。感觉这个人就像活了几辈子一样。所以修琴不是这么简单的。”裴老说。
 
百年以后有琴留在这个世界,凭良心做琴,好与坏由后人评述。孙冕:“传承总要有个载体,这把古琴就是个载体,古人的声音,通过今人来弹这把古琴,时空里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会激活你这个年代时期的那种记忆。”
李泉跟着裴老一起,在即将制作完成的古琴内部题字。斫琴师们为每一把琴留下独一无二的标记,题字再次呈现又将是在百年之后。从古到今,从今到未来,通过一张琴,实现了对话。琴总归要传承下去的,创造是最有意义的。丝弦作响,天地万物之声尽在其中。斫琴传艺,乐之本事。风骨道德,方为大家。
 

(资讯来源:扬子晚报)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