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农历戊戌年新年伊始,由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迎春非遗文化展示活动走进“国家宝藏”殿堂——河南博物院,将古法斫琴者陆飞宏与书法家王昱携手打造的“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推荐给广大市民。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大厅精彩开启
此次展览展出了陆飞宏依据“九霄环佩”、“彩凤鸣岐”等传世古琴形制斫制的 “戊戌天福”、 “梵颂”、“东山月”、“苏轼心经”、 “花见” 、“2018生肖”、“东方灵黑”系列古法斫琴展。这些古琴延续了中华民族人文思想、传统材料和古法工艺的延续,从人性感悟出发,使传统文化内核与经典艺术传承发生链接,可谓一次解读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
据陆飞宏介绍:古琴文化渊源可溯至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中国历史上“斫制”是古琴制作的特有称谓,斫琴师也就特指古琴制作者,是古琴声音、品质之美的发现者、塑造者。古琴之斫制,自古以来被视为圣贤君子的精神创造乃至有哲学、宗教意蕴的文化行为,谓之“文人琴”,也就是说古琴是文人倾注了有别于普通匠人的情感的匠心之作。
戊戌天福
忘其形,得其意,归其真
中国是传说中神居住的土地,故旧称神州。二十一世纪全世界华人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古琴斫制从造型到选材从结构到音韵一直以来都遵循自然之道。戊戌年天干之戊属阳之土,地支之戌属阳之土,神州之土有木生之。宋代范仲淹说:"鼔天地之和而和天下,琴之道大乎哉!"戊戌天福古琴的制作完成,寓意祈福伟大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新一年吉祥顺利。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戊戌天福(题字:书法家王昱)
“戊戌天福”古琴外型设计思路源于公元1721年清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印的《五知斋琴谱》中“号钟”和“神晖”两大名琴的造型启发。 设计取 “号钟”型的头部,象征天犬之耳;取 “神晖”中部,象征神洲大地的宽广与江河流动的神韵,古法佛像敷金的工艺被斫琴师虔诚的融入到传世千年的琴体中。琴面采用绿松石粉和大漆(国漆)结合,呈现出翠绿盎然的一派生机。由于不融入任何化学颜料,古琴表面呈现出了漆黑和栗壳的原色和朱砂入漆后的丹红色。将天然矿石入国漆斫琴,使古琴呈现出五彩的光芒。是当代斫琴者礼敬传统文化,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传承视野与文化责任。
梵颂
不忘初心 琴道永存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梵颂
而梵颂的原型是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距今1256年的“九霄环佩”伏羲式古琴,该琴是唐朝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据考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肃宗继位大典上所使用。“九霄环佩”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梵颂
斫琴师陆飞宏严遵古训“面桐底梓”,采用四川深山中的梧桐木为面,古代印刷刻板采用的居百木之首梓木为底面,毛坝国漆和铜仁原矿朱砂为灰胎,传承吴郡陆家文人物尽人和的家训,严循唐代古法斫的工序,历尽五载,2018年终于复刻出当代的“九霄环佩”,艰辛中体味着古人好材、好技、好时、好艺、妙指正心方能出好品的斫琴之匠心。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苏轼心经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花见
戊戌天福系列古琴展——生肖
东山月:源自“国家宝藏”推荐名琴“彩凤鸣岐”,原型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琴道永存,用心来聆听生命的声音
古琴在其全盛时期曾经有过“家弦户诵”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的呼唤,今天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潮下,让古琴进入寻常百姓千家万户,子孙有家庭高雅自豪并能引起文化追求的“四珍”古琴,才是真正的造福子孙后代,以和静清寂为的主旨的琴道文化也必将发扬光大。
2018年,戊戌天福年,“你不是问我,新年有什么愿望吗?我说,让琴回家,让心回家。”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