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8岁老人拜师学斫琴工艺
古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有3000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斫(zhuó)琴,是一种修行。在斫琴的过程中,斫琴者是快乐的,而斫一张好琴。拥有一张自己亲手斫的琴,那么琴者也是快乐的。斫琴,用刀割斧砍,意为纯手工制作的意思。陈庭江说:“我只是一个斫琴的工匠。75岁开始学习制作,3年做成了五把古琴”。
家住在辽宁省朝阳市的陈庭江今年78岁,退休前在辽宁朝阳一家学校的校长,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做梦也没想到,退休了75岁开始学做古琴,说起原因。陈庭江说,这还要在3年前的一天说起。
3年前,陈庭江的五女儿在弹琴,美妙的音色引起了陈庭江的注意,五女儿告诉说,这是古琴,问其价格,把陈庭江吓了一跳,4万元一把。陈庭江说,他5个姑娘1个儿子,都非常的热爱音乐,最近就在吵吵说学古琴,这要多少钱呀。干脆自己研究研究,亲自做几张古琴,做成了,每个孩子一把,可以节省一大笔钱。
陈庭江是个爱好广泛的人。1940年出生在朝阳县羊山朝阳沟一农民家里,在父亲身边完成了私塾启蒙教育,1960年毕业分配到一农村教书。他教过画画,音乐,语文,数学课是他的本行。会拉拉二胡,吹吹口琴。陈庭江会种地,会养蜂,会做木匠活,会瓦工活,会写书,也写写毛笔字。骄傲的是在60年代曾经带领十七八岁的学生们盖起的校舍。陈庭江说,怎么也没想到,老了老了,居然和古琴打上交道。他感慨地说,人生真的不可设限。
说做就做,陈庭江开始策划做古琴了。全家人总动员,孩子们帮助父亲在电脑上查做古琴的资料,用料,尺寸,方法,购买工具,安排工作场地。可是实际做起来的时候,陈庭江才发现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程序根本弄不清楚,因为电脑上资料都是粗线条的。陈庭江就意识到必须拜师。经过多方打听,知道内蒙有一位斫琴师做琴多年,于是,陈庭江前去拜师学艺。有了老师的指导,加上自己的苦心研究钻研,陈庭江逐渐掌握了做古琴的技巧。
至此,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一间地下室开始了手工制作古琴。3年的时间里,陈庭江每天都是在他的斫琴室里,身穿工作服,不断的发现、研究、思考、调整,上百道的工序,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记录,不断的总结摸索。工具不全,陈庭江就自己琢磨着制作。陈庭江说,为了做古琴,他自己制作的工具就有30多种。
上灰大漆后的打磨。陈庭江说,在整个斫琴过程中,最艰苦的程序是往琴面上,上瓦灰和上大漆(10遍)。涂上去的瓦灰干了之后, 在说再用砂纸手工打磨,特别是上大漆,人人都会有过敏反应。整个胳膊都红肿,眼睛也肿,身上痒,刷大漆过敏,这是对斫琴人的一个人的考验。
材料是制作古琴的重要条件,选材尤为重要。陈庭江说,古琴的制作是数学的精密演算,不能差分毫,一分一毫关系到古琴的音色和品质。
手工制作,每个程序都是精雕细刻,精准的工艺考验着造琴师的耐力和精神品格。陈庭江说,做古琴非常的枯燥乏味,但是研究进去,就会乐在其中。
这是试音的程序。陈庭江自己制作了胎具,一遍一遍的试音听音辨音。陈庭江说,一把好琴,需要多次的校正,修改和完善。
湿棚控制温度湿度。这是陈庭江研究制作的晾干棚。只有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有效的将古琴的面板晾干,陈庭江介绍说。
古琴样板种类很多,连珠式、蕉叶式、正合式、落霞式、师旷式、神农式、响泉式、列子式、鹤鸣秋月式、灵机式、亚额式、宣和式等。但最常见的是仲尼式、伏羲式和混沌式。
3年,做成5把古琴。一把古琴,上百道工序,生产周期最低一年,陈庭江首批制作5把古琴,都是纯手工制作,刀劈釜凿,涂灰打磨上漆,一丝不苟。
2017年7月份,陈庭江为了更好掌握做古琴的工艺,远下扬州学习古琴制作。60岁前是老师,是辽宁省的百名优秀校长,75岁转行做古琴,78岁拜师学医。陈庭江的女儿说,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是无所不能,父亲永远都是她们的榜样。
陈庭江说,做古琴已经成了他的最大爱好,也是给自己出一道最难的题,求知在未来,会继续努力下去。
(资讯来源:凤凰网)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