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什麼是生漆?我來告訴你。

什麼是生漆?我來告訴你。

生漆對於中國人來講應該不陌生,因為中國使用生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上。湖北曾侯乙墓、長沙馬王堆等地出土大量漆器,雖然沉睡在地下幾千年,在他們重見天日之時,依舊光亮如新。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生漆一直與人們飲食起居息息相關,從食器到家具、房屋,就連死後所用的棺材也需髹以生漆。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生漆?
 
 
生漆,俗稱“土漆”,又稱“國漆”或“大漆”,它是從漆樹上採割下來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通俗講就是漆樹的樹汁),接觸空氣後會氧化逐步轉為褐色,4小時左右表面乾涸硬化而生成漆膜。生漆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和絕緣、富有光澤等特性。
 
 
漆樹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中部地區,越南、朝鮮、日本、緬甸等國均有漆對,但產量質量都不如中國。中國的漆樹生長於甘肅南部至山東一線的南方地區,在陝西、四川、貴州、重慶、湖北尤多,這些地區濕潤溫度和環境,非常適於漆樹的生長。
採漆(割漆),每年採漆的時間農曆四月到八月最佳。因為盛夏時水分揮發快,陽光充沛,所以割出的漆品質最好。漆樹大多生長在深山老林裡,漆農每天在日出之前翻山越嶺去割漆。爬上高八米的樹,依次每隔五十公分割一個切口。用蚌殼割開樹皮,露出木質,將刀口切成V形,再把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令漆液流出。到太陽下山之前再爬上樹去收集漆,密封儲存。每棵漆樹每年的產漆量是半斤到一斤之間,再細算一下,一棵漆樹一天產多少漆。
 
 
漆樹被稱為會咬人的樹,俗稱生漆過敏,如果皮膚上被沾上生漆,皮膚會癢、紅腫,嚴重者皮膚潰爛,常態下七天之後就沒事了。所以漆農為了防止被漆樹咬,盡管是夏天,也要把身體裹得嚴嚴實實的。
 
 
漆收集完成,接下來就是製作漆器,製作生漆的工藝又稱髹漆。在家具或食器上髹漆,有兩大目的,一是保護木胎,二是美觀。接下來就以古琴髹漆來簡單介紹一下髹漆工藝。
一、裹麻布(夏布)
為了防止琴體因溫度濕度變化而引起開裂變形,先在木胎第一層裹上麻布(夏布)。漆具有膠的功能,直接用生漆作為膠把麻布裹在琴體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待其干後,麻布具有收縮性,更加結實地將琴體裹緊,琴體基本不變形開裂,除非外力撞擊。
 
 
二、刮膩子
生漆拌鹿角粉,按比例調和。鹿角粉具有透氣性,在顯微鏡下看全是氣孔,所以不吸音,可以把琴體的聲音更完整地傳出來。膩子厚度在一毫米左右。膩子要刮三道以上,依次粗灰中灰細灰,每刮一道干透後打磨平整,再刮下一道,看情況而定再增加次數。
 
 
 
 
三、裝徽
徽就像是琴的眼,根據徽位來彈按音或泛音。徽的材料一般以蚌殼,也有用金徽、銅徽、青花瓷,但最實用的還是蚌殼,因為醒目。徽裝在離一弦五毫米以外,每個徽的位置是根據三分損益法而定的。
 
 
 四、閉毛孔
鹿角粉加生漆調和,顧名思義,就是把如毛般細的孔閉起來,所以得用極細的灰,一遍又一遍地閉,究竟多少遍?不好說,五六遍以上。一次比一次細。每次待干透,再水磨,直至如嬰兒肌膚般光滑水嫩。
 
 
五、擦漆
如果說之前的膩子是肌肉和脂肪的話,那面漆就是臉皮,它具有保護、透氣及美觀的功能。用綿紗頭蘸著生漆,不添加任何東西,均勻地擦在琴面上。擦多少遍,得看琴的光亮度,五六遍以上吧。
 
 
髹漆的工藝流程至少七八個月,更有一年兩年三年都是家常便飯,為啥這麼長時間?因為每一道漆的干燥時間要十幾二十天,如果冬天那更慢了,干了之後是手工打磨,一遍比一遍細,先是用80目砂紙,到最後是用2000目的砂紙而且是水磨。漆要在溫度25度以上濕度75%左右才乾得快,所以在南方的春夏之交梅雨季髹漆是最佳,乾得快、硬度、亮度。
最後總結一句:斫琴不易,且彈且珍惜!
 
 
 

(资讯来源:西園匠人 六谷山房)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