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古时的琴以梧桐为面、梓木为底的琴较多,其次是上好的杉木为面的古琴也比较常见。古琴的制作非常讲究,要经过选材、制底面、挖槽腹、合琴、灰漆等工艺程序。古琴最重要的是选材,面板应选用纹理顺直、年轮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无虫蛀等干燥的梧桐木和杉木。
杉木
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提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雷威制琴精于选材,传说他常趁着大风雪天进入深山老林物色良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并提出“琴材欲轻、松、脆、滑”。在赵希鹄的《洞天清录》中,更记有“择紧实而纹理条条如丝线细密,条达不邪曲者”,并“以掐之不入者为奇”。古人在面板的选材上要求极严,有“击之如铜钟……或至虚中别有温润含和”之说,就是要求木材无疵瑕,且质地较松软。底板应选梓木、楸木、色木等较硬的木材。
梓木
汉代就已用梓木,经过历代实践,琴家“以桐之虚合梓之实”,达到“刚柔相配”。赵希鹄更指出:“盖面以取声,底以匮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用现代的解释就是底板要重一些,这样才会有好的琴音。当然也有不拘于此的琴,也有面底均用桐的,称作阴阳琴。其制法是把桐木置水中,取上半浮者为面,下半沉者为底。浮为阳,沉为阴。因此以此名之。又有纯阳琴,即面底皆用浮水之上半,而不用阴材的原故。
桐木
古代没有这种行制,后世创立出来的。因为据说:在暮夜阴雨弹它,声音不低沉。(“取其暮夜阴雨之际,声不沉默”)。可是却不能及远,此外有桐面杉底的,也不足取。也有以漆木作为底的,因为漆木颇似梓木,漆液坚凝,古人也多用它。但须不经取漆而老大的,才可用。总之,古琴必以桐面梓底者为上选。其余都可不必购求。因为桐的阴阳浮沉,成器之后,无法鉴别,只有制者自己知道。其它木头,是否合适,也只有制者自己知道了。但不论选用何种材质,然须要求木质年久为佳。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