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双减”政策下,学古琴能获得什么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五项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双减”)重大措施,其中,涉及校外培训的内容如下: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7月28日,教育部追加通知说明校外培训分类情况,指出“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以音乐类培训为代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意见》指导下的校外非学科类培训,将更规范、更务实、更专业、更受重视。




国家对艺术教育、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如何?


政策汇总     


2014年1月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14年4月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


2015年9月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要求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探索STEAM教育新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字母“A”代表的是“艺术(Arts)”,可见艺术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因子。


2017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20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2020年11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协商议政。


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从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重大意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整体设计和分类施策相统一、内容优化和形式创新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田,培养富有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古琴艺术,能获得什么?


美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古琴艺术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并影响了中国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境界。学习古琴艺术,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在减轻学科类培训压力的同时,将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古琴艺术教育。


当古琴作为兴趣爱好


掌握精湛的演奏技能。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从小掌握器乐演奏技能不但能融通个人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更能开阔眼界、拓宽人生道路。


增强文化自信与成就感。学习古琴艺术,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加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表演、考级、参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荣誉感。


提升艺术品位与创造力。古琴结构精巧,形制多样,深刻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古琴传统曲目及其独特的记谱方式是人类文化长河中无比珍贵的遗产,体现着远古的智慧与旨趣。古琴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有积极作用,将古琴艺术融入学习与生活,将大大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从而激发创造力。


获得音乐社交力。我国知名高校与企业中设立古琴社团的不在少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均设有古琴社,阿里巴巴集团闻名的组织文化构成中的“阿里十派”便有“古琴社”名列其中。全球范围内,伦敦幽兰琴社、北美琴社等在华人圈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古琴艺术在音乐与文化社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古琴艺术的学习,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能够拓展其社交圈、增强其社交能力。


增强沟通欲与表现力。学业压力、代际鸿沟等问题导致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之间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三者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古琴架起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增强各方互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参赛、演出、举办专场音乐会等形式,锻炼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寻得情绪出口。移动互联时代的青少年面临信息爆炸、网络沉迷等问题,“低头族”、“御宅族”不断出现,当代青少年趋向关闭内心,将自我沉溺于虚拟世界,这样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古琴艺术作为情绪的疏导口,潜移默化中鼓励青少年通过音乐表达来抒发情绪,由此找到情绪的出口。


当古琴作为专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江苏省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率约为55.698%、高中升入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率约83.193%,可见升学压力之大。以古琴作为专业,一方面可以避开“众人皆走独木桥”的竞争,另一方面在职业选择上有更多的可能性,更是肩负着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是一项具有获得感、自豪感的事业。


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院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均设有古琴专业,其中,中央音乐学院更是设有古琴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学生学习古琴可通过“艺考”另辟蹊径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拓宽就业领域。古琴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稳定的高校任教工作、考入民乐团,或自由地创办个人工作室、古琴馆,任职艺术类教育培训机构等。在国家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支持下,古琴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




传统文化是无价之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根基,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儿女,如何传承、弘扬、创新传统文化,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大众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青年群体,都应拥有一颗传承中国文化的心。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