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芹,字泮生,现代梅庵派琴家,台湾古琴大师,台湾古琴界教父级人物。1915年农历七月十九生于河北丰润马驹桥村(现唐山市路北区),1990年4月14日在台北因病去世,享年75岁。
☆
琴音袅袅解相思
受到家学的影响,孙毓芹少年时即喜好文艺、音乐、绘画、艺术及武术。十五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正式学习古琴,师傅是在当时唐山颇有声誉的田畴先生。三年的学琴时间对他来说不算长,但是对于个人的气质、性格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942年,孙毓芹从北京中国学院毕业,主修政经。婚后不久便从军,1948年随部队开拔匆匆离开驻地唐山,后又去了台湾,可以说是戎马半生。当时其子凤山只有六岁,谁也未曾想到,这一别便是永诀。
据孙毓芹的学生介绍,初到台湾岛的那几年,虽然孙公有军衔,可保衣食无忧,但四下举目无亲,古琴几乎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50年代初的台湾岛,才刚刚脱离日本统治不久,文化长期同大陆绝缘。故不少大陆常见的事物在这里难觅踪迹,古琴便是这其中之一。然物质的匮乏并未阻断他对古琴艺术的追求,于是他便开始着手自制乐器。为了研究造琴,孙毓芹花了很大心血,对古书上所述的造琴法仔细分析,并且做出试验和改进,有时为了造琴的特殊需求,他还会自己发明一些工具来应用。
琴,越做越好,孙毓芹赴台后最初的十几年所用之琴皆为自制,且有让与同好者。还有一些弟子向孙毓芹先生学斫琴。在孙毓芹及其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岛内琴人受惠良多。
☆
琴声悠扬响宝岛
1959年,孙毓芹结识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遂向其学习禅论。此后,他的作品又多了几分禅韵。
1960年,孙毓芹拜章志荪先生为师,继续精进古琴技艺。章志荪先生过世后,孙毓芹先生传其衣钵,成为现代梅庵琴家的代表人物。
作为一代古琴大师,孙毓芹留有一张存世专辑——《孙毓芹先生古琴遗音逸辑》,收录了《归去来辞》《忆故人》《梅花三弄》《醉渔唱晚》等经典曲目,闭目聆听,曲声宛转悠扬,回味悠长。
孙毓芹的琴妙在哪里?他的学生陈雯曾这样评价:“不论是弹琴或是斲(zhuó)琴,对孙公而言都是为了自己爱好此道,并不为其他。所以他的艺术风格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特点,具有北方人的刚毅、又有文人的底蕴,乐中有情、有诗、有画。……孙公弹琴下指坚实有力,坚中带松;左手音韵深厚,潇洒而自然,情到而不造作,注重左手吟、猱( náo)、绰、注(均指古琴技法)的处理。”
1972年,孙毓芹在台湾国立艺专国乐科担任的古琴教学工作。1982年,他又在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教琴。孙毓芹的弟子众多,桃李遍布台湾,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弟子照料,独自漂泊的生活算是多了一份慰藉。
☆
孙毓芹先生个人简介
孙毓芹先生,字泮生,河北丰润人。15岁左右学笛、箫、二胡、月琴等乐器。1939年学琴于田畴。1950年去台湾,1960年从章志荪学琴,1970年开始授琴,1971年任教“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乐科,1957年执教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80年在国父纪念馆举办太古遗音演奏会,1981年在高雄易经学会、“中国广播公司”、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古琴讲座。1985年任教“国立艺术学院”,同年成立和真琴社,获台湾第一次民族艺术薪传奖。1989年获得台湾第一次民族艺师称号,同年在台北“国家演奏厅”举办国内外古琴名家演奏会,在国乐音乐厅举办广陵散对话音乐会。有纪录片《民族艺术薪传录》《中国艺术现状:孙毓芹专辑》。2004年台北晨曦文化出版激光唱片《孙毓芹先生古琴遗音逸辑》。少时即爱好音乐、美术、武术,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发科政治经济系,赴台前为军职。
图文来源 | 唐山大牌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