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小、圆、轻者为吟,大者为猱;吟取生动,猱取古劲,各有所宜。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以恰好二字为真诠,即圆湛饱满之谓也。
有法之法,犹琴之指法手势;无法之法,夫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距”也,即琴之大音希声也。琴家有专以吟猱绰注为能事者,与道背离,非也。
吟猱为弹琴时的重要装饰手法,也是最富意趣的变化。可用于场景意境描写如《良宵引》《平沙落雁》,也可表现细腻的思绪情感波动如《阳关三叠》《忆故人》,也有模拟钟磬之声的庄重感如《普庵咒》等,并无统一的通用标准,必定是经历了细致的反复琢磨,才能有所感悟,研习时不妨多思考不同琴曲中的要求和自己想要表达的用意。
技巧理论解释很容易,在琴上实践起来并不轻松。练习初期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多模仿老师。
右手为重,左手松弛,尽量手不离弦,熟练之后才能谈及灵活运用。自由发挥的限度也要遵循琴曲题解立意与整体节奏的框架之内。
轻重徐急与吟猱绰注皆由思想控制身体,身体必然会经历从僵硬紧张到舒畅自然的磨合阶段,实践研究和琢磨达到一定的积累,最终由心而发知行合一。
吟猱,少则亏缺,多则过繁,可理解为音之余的补充与丰富,应与整句及整曲处于同一个节奏水平,恰当断句,保持气息与呼吸顺畅,出音干净圆润古拙。
传统教学皆为口传心授,不同流派的表达方式会有差异,谱外之法更为重要。老一辈琴家的风骨与气节更需要后辈铭记与传承。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