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为什么松江的这所小学把古琴引入了校园?


【导读】2月3日,20位小学生富有古韵的“古琴雅韵”在中央电视台CCTV-11戏曲频道首播。有别于传统的古琴独奏,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和富有节奏的表演,结合弹奏与舞蹈重新演绎了古琴经典曲目《阳关三叠》,琴声清婉,舞步轻盈。
 
松江琴派曾盛极一时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汉民族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正因为古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又因为松江具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古琴之地”的美称,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为了推广传统民族技艺,于2014年9月在松江区文广局、教育局的支持下,与“素园”琴馆合作,借助学校与社会力量的结合,正式将古琴艺术引入校园,并成立“古琴雅韵”社团。琴馆负责人戴女士介绍,现在学乐器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有学钢琴的、二胡的,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却少人问津,这对曾经拥有过“松江琴派”的松江来说有点可惜。
 
 
▲1月18日,古琴雅韵社团学生在素园琴馆排练节目。
松江古琴在明代开宗立派,当时松江有云间书派、松江画派,还有松江琴派。松江琴派继承自宋代江西一代的琴派,当时所擅长的也多为江西谱。至明初松江琴家刘鸿、张收时人称“松江派”。当时松江派影响很大,不仅松江区域,另有一批提倡以词配曲的琴家如黄龙山、杨表正、杨抡等人,多活动在南京,也被称为江派。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3年)开设文华堂,广罗文才。那时经姚广孝推荐天下能琴者三人:其中刘鸿与姑苏张用轸均为松江派。
 
松江派注重琴歌的伴奏艺术为特点,琴曲较单纯,以配合演唱,多一字一声,称其为“对音”,演奏技巧较高,风格华丽。然而,当时琴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倾向于推崇以纯器乐演奏的浙江琴派,主张“去文以存勾剔”。并且松江派的部分琴歌曲谱有些因为当时乐理知识的不足并不宜于歌唱。因此,虽然在明代初年江派比浙派要盛行,在后期开始江派就逐渐走向衰落。
 
 
跳出纯器乐演奏,结合传统诗词创作新品
 
虽然松江琴派在明末之后逐渐衰落,但以词陪曲的方式并没有没落。随着现代音乐理论的发展,琴歌或许又能焕发出第二春。同时,对于现代人而言,琴歌的形式比起单纯的器乐演奏也更加容易接受。
 
在现代的不少古琴表演中,弹琴者会加入一两首琴歌表演。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就曾在著作中表示琴歌是一种他十分喜爱的演出方式,上海九嶷派的古琴演奏家乔珊也曾在多次大型演出中加入《阳关三叠》的琴歌表演。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传统古琴曲多数从内容和技巧上都不适合学生演奏,学生能弹奏的曲目极少,而且就算可以弹奏的曲目速度也较慢,曲调较沉闷。因此除了传统的琴曲外。学校请来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古琴协会的古琴老师针对古诗、童谣,编排适合小学生弹奏的古琴曲。《春晓》《锄禾》《三字经》《弟子规》等等都被被用以创作,以古诗新唱为形式编排适合学生传唱的新的古琴曲。琴歌形式同样也继承了松江琴派喜好抚琴而歌的传统特色,让经典诗词通过这种方式重新焕发魅力。另外,弹唱的形式比起单纯的诵读也更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学校还对古琴的展示形式进行创新,让它更容易被人们去接受。比如尝试用古琴齐奏的形式一起演奏《沧海一声笑》,与吟诵相结合演奏经典古曲《秋风词》,与沙画相结合演奏《满江红》,与舞蹈相结合演奏《酒狂》等。这些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整合,打破了古琴独奏的单一形式,让古琴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理解曲中含义。
 
 
本文转自文汇网,供琴友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资讯来源:文汇网)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