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冬去春来,昨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同谷雨、大雪、小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此时,因为气温逐渐回升,冰消雪融,降水也逐渐增多,故而名曰“雨水”。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为雨矣。”雨水节气前后,东风和煦,万物解冻,散而为雨。
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此时,水獭开始捕鱼了,会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雨水节气过后,天气逐渐回暖,大雁也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随着雨水的增加,草木开始随着阳气的升腾而慢慢抽出嫩芽,大地逐渐回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到来便预示着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回升到零度以上,江南地区的平均气温在5度以上,华南地区气温在10度以上。所谓“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要抓紧越冬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此时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是北方冷空气活动依然很频繁,因此还是要注意保暖。民间所谓的“春捂秋冻”是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而提出的养生原则。虽然初春阳气渐生,气候逐渐暖和,但由于北方阴寒未尽,温差变大,人们对于风寒邪气的抵抗力有所减弱,因而容易感邪而致病。
所以雨水养生最重要的便是要调养脾脏。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所谓春寒料峭,因此雨水前后也要注意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体内阳气,可多吃些红薯、胡萝卜、小米等食物,达到健脾的目的。
天气变化无常,也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的患者更是不利。所以除了饮食、穿衣方面要注意之外,还要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川西民间,雨水这天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习俗,叫“撞拜寄”,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着儿子或女儿,等待第一个路过的行人。如果一旦有行人路过,不管男女老幼,就将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撞拜寄”的目的,便是希望儿女能够健康、顺利地长大。
雨水诗词: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