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岭南音乐的发展不能缺少岭南古琴的音韵

岭南音乐的发展不能缺少岭南古琴的音韵——党委书记王秀明拜访知名校友、“古琴艺术”(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
日期:2017年04月05日 23:07:50
  
4月5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王秀明专程到知名校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的工作室拜访,与其交流学校音乐博物馆岭南馆的建设与提升工作,并希望其为学校传承与传播岭南古琴艺术尽一份力。王秀明说,岭南音乐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根本,不仅不能削弱,还要更加凸显。岭南古琴是岭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岭南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纳入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成果上有所突破。 
 
 学校音乐博物馆、党院办、党委宣传部、科研处、校友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拜访活动。 
 
谢东笑为王秀明等介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历史、乐器构造、传统曲目,并现场以演奏吟唱结合的方式展示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他表示,在星海音乐学院学习、工作近二十年,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将不讲条件、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校发展和音乐博物馆建设,在古琴修造与演奏教学方面尽心尽力。(党委宣传部) 
 
\
 
图为谢东笑在讲解古琴的构造 
 
\
交流结束后王秀明(左五)等与谢东笑(右四)合影
 
 
人物介绍: 
 
谢东笑,1997年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留校在校图书馆工作,2011年离开学校,全职从事岭南古琴艺术传承工作,现任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作为“音乐爱心家园”志愿者团队的核心成员,到汶川、都江堰等地为当地需要帮助的人做音乐治疗。 
 
谢东笑从小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1999年起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谢导秀学习古琴。作为谢导秀的嫡传弟子,又以融传统琴风于当下时空的“生活琴”理念传承弘扬岭南琴学,录制出版过古琴音乐CD《第一元素Ⅲ·古琴》《离骚》《岭南古琴》。其中《岭南古琴》专辑所收录的《双鹤听泉》《鸥鹭忘机》《怀古》《渔樵问答》《乌夜啼》《玉树临风》《仙翁操》《碧涧流泉》八首曲目均承自师传,并融合了个人琴风。他认为纯朴旷远的琴声背后蕴含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自然之道、人文之道、养生之道。他追求古琴艺术“声、象、境”三者的统一。他秉持将习弹古琴融入当下生活的理念,编创琴曲《弹琴》《动·静》《天堂》《莲花》弦歌《菩提本无树》《论德》《关雎》《古埠听涛》,打谱古曲《溪山秋月》《离骚》《南风畅》《雁度衡阳》《水仙操》《高山》等,技艺特点以古朴、清朗、超逸见长。 
 
 
岭南琴派介绍: 
 
    “岭南古琴”早在汉代便有所流传,至南宋末年,由于汉室南迁至古冈州——今广东新会,中原琴脉就此融合本土琴风在岭南地区生根发芽,至清代蔚然形成了岭南琴派。 
 
    清代道光年间冈州人黄景星辑录的《悟雪山房琴谱》是岭南琴派的标志性谱本之一。此外,岭南琴学还有《古冈遗谱》《蓼怀堂琴谱》《琴瑟合谱》《蔗湖琴谱》《琴学汇成》《鄂公祠说琴》《琴翼》《春雨草堂琴谱》《宝树堂琴谱》等著作。 
 
    自有声像资料记录以来,岭南琴派最具代表性的琴家为杨新伦先生(1898-1990),他倡导“剑胆琴心”文武兼修之道,其“刚健、爽朗、明快”的琴风享誉琴界。当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导秀继承了杨新伦的衣钵,为延续岭南琴脉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讯来源:星海音乐学院)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