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古代那些精美的琴弦、琴囊、琴桌、琴箱,看第一眼就爱上了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稀的古琴之外,还有琴弦、琴囊、琴桌、琴箱等精美的物品,这些古琴的周边随着岁月的洗礼更加的美轮美奂,一起来看看吧!


朱漆雕花戗金龙“太古遗咅"琴箱 

明/长130厘米,宽26厘米,带拖泥加3厘米 弧形盖高18.4厘米 


此为收藏“希声”古琴专用之具。弧形箱盖上面正中上端,作横匾与竖牌位形黑漆标签各一。匾式横刻楷书“御用”二字,下竖牌刻琴名“太古遗音”四字,均为楷书双勾,笔划刻细网纹。琴箱通身为朱漆,开光雕填“卍”字锦地,箱盖竖雕三曲身正面戗金龙,一双前爪高过头顶,托黑色标签,上部空间饰五彩流云杂宝纹,下部空间饰牡丹及海水江崖图案,前后两面饰戗金二龙戏珠纹,两端戗正面团龙,拖泥上饰雕填串枝灵芝纹,纹饰细密,色彩艳丽,通身发小蛇腹纹,剑峰隐 起,古色古香,装光素鎏金饰件,就其雕填工艺、纹饰风格而论,应是明代中期御用监奉敕之作,箱底与里皆髹黑退光漆。



琴箱上贴有黄纸小条,上书“沈阳故宫” 四字,按清帝入关前并无琴文化的史迹,应是乾隆时携带出关的,但目前尚未得有关记述资料。


“音朗号钟"铜琴随形琴箱



清/通长127.3厘米,额宽21厘米,肩宽23.5厘米,尾宽19厘米,琴箱头厚13.9厘米,琴箱尾厚13.2厘米


“音朗号钟”琴随形琴箱,黑漆,遍身牛毛断,双蝶形錾花鎏金合叶。箱盖上刻隶书“汉制,音朗号钟,大清乾隆辛酉年装”,篆印“永宝用之”。箱头填金隶书“头等二十三号”箱盖内面书泥金漆篆书琴铭:“吴歈莫讴,赵褒莫舞。请奉雅琴,中有太古。澹与泊遭,清与静伍。神爽形安.雰绝机杜。德音昭昭,德容诩诩。顺天地性,安仁寿土。既与政通,亦作心矩。神人以和,民物以煦。若其悦耳,不如羯鼓。”小方朱印“乾隆御题”。“乾隆辛酉” 即乾隆六年(1741 ),按据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早在雍正四年(1726),即有为宫中藏琴制箱评级之事,计分“出等琴”、“有等次琴”两种,“出等琴”配红漆套箱,“有等次琴” 配黑退光漆套箱。乾隆年间续为之,此即“有等次琴”。这些琴大部分在圆明园,已毁或被劫掠,今故宫博物院仅此一件,原琴、箱分置不同处,后被发现,因得合璧。另外流落在外尚有上海一件。



琴箱内遗留一纸,云:“光绪九年九月十一日长春宫小太公谢文玉传静怡轩铜琴一张随匣子,九月二十二日小太公李文太交下铜琴一张,面破坏,匣子留。”姑记于此,以见当时宫中制度。


“天籁”铁琴随形琴箱



清/通长123.5厘米,额宽21.8厘米,肩宽 21.8厘米,尾宽17.3厘米,头尾厚11.6厘米


“天籁”琴有楠木随形箱,盖上刻清人题识皆满。最上方竖题“晋孙登公和铁琴”。其下右刻阮元、梁章钜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行书跋,知藏者乃字号“修梅”者。左刻同年五月十二日张廷济行书长诗,由诗序可知此琴系“嘉庆七年菘圃吴相国官江南河督时,铁治亭制府所赠,公子惕勤州守世珍之”。最下刻琴铭,署“铁琴嘱.之珍篆”。按“菘圃吴相国”即吴璥,字式如。“铁治亭制府”即铁保,字治亭,号梅庵、铁卿,先祖姓觉罗氏,后改柬鄂氏。二人此时均已去世多年,“修梅”者应是“公子惕勤州守”,道光丙午遍求题识制匣刻之,遂为后人所重。



其后光绪三年(1877 )《金石屑》复有记载,其作者鲍昌熙少筠即张廷济弟子。民国时杨时百《琴学随笔》云琴存河南某氏,是系耳闻,不知确否。后琴为叶恭绰《遐庵谈艺录》记载。1952年最终由当时文化部文物局购于刘晦之,入藏故宫博物院至今。


 朱漆雕填戗金琴桌



明/横宽97厘米,纵宽45厘米,高70厘米


琴桌长方形,为扩大音韵的专用设备。立水式沿板,直腿、壶门式牙子、马蹄式足。在桌面、束腰沿板、桌腿各部均饰开光锦地戗金双龙戏珠式赶珠龙纹,填漆彩云立水、 八宝,或作填彩缠枝花卉,金碧辉煌,典雅富丽。在黑漆底板中心两侧各开古钱纹音孔一个,使桌面与底板间音箱的空气流通,加强桌上琴音的共鸣,可以扩大古琴的音响效果。这种琴桌为独奏时的用具,造型灵巧,做工精致,纹饰华美,在古代家具中是别具匠心的孤品,就其制作工艺、纹饰风格而论,这张 琴桌应是明代万历时期御用监奉敕之作。


金棕地如意夔龙大天华宋锦琴囊 



清乾隆/长149厘米 宽30厘米


琴囊为保护古琴的另一种设施,以金棕地如意夔龙大天华锦为面,内衬蓝色菱格太极纹锦,朱红色平纹绢里,内絮棉。


如意夔龙大天华锦,以八角几何纹为间架,由两组主体花纹构成。一组以八朵如意云头组成。中心饰瑞花,辅以朵花蔓草,装饰华丽精细;另一组以四夔龙组成,中心饰宝花,辅以连钱纹。夔龙形象生动,稚拙可爱。整体布局均衡大气,刚柔相济,用色沉稳和谐。织锦采用纬五重组织,工艺水平极高, 其提花工艺与清代的不同,当为宋代织锦,极为珍贵。琴囊绢里有墨书:“含德斋西暖阁琴套。”


白地瑞花仿宋锦琴囊



清乾隆/长158厘米 宽25厘米


白地瑞花锦为面,粉红色折枝团花春绸里,内絮棉。织锦以白色三枚经斜纹为地,蓝、绿两色彩纬长跑梭织小卷叶纹,沉稳雅洁;以红、 黄、粉、月白、金黄、葡灰、茶褐等色彩纬, 采用分段换梭工艺,纬三重、四重组织,起四出小瑞花,精巧可爱。该锦当为乾隆时期织制的仿宋锦。


黄地棋纹仿宋锦琴囊



清乾隆/长157厘米 宽26厘米


黄地棋纹锦面,淡黄色素绢里,内絮棉。


织锦为棋纹几何纹样,纬五重、六重组织。用色沉稳,晕色丰富自然,风格古雅,织造精工。常见于乾隆时期书画册页的封套装裱;同样的花纹有几种不同的配色方法,显示出不同的色调风格。



香色地菱格瑞花仿宋锦琴囊



清乾隆/长142厘米 宽24厘米


香色地菱格瑞花锦面,月白色缠枝花绫里,夹套。


织锦以香色经面斜纹为地,墨绿色菱形格内填织铃杵纹、月白色和米色六瓣瑞花, 沉稳素雅,富有装饰意味。色用两晕,片金勾边。织造紧密,片金交织点闪烁其间。从织造工艺和纹样、用色可知该锦为乾隆时期织造的仿宋锦。


丝质太清琴弦



清早期/每包一副四圈九根


八音之最弦克当之。(乾隆题“松石间意”琴匣句)琴之于弦,犹书之于笔,皆不可或缺之物。宫中旧藏琴弦,当系杭州织造所进。丝质作涅白色,因半透明故有冰弦之称。原有之外包装已失,每副用黄纸包装成四方形,内有弦九根,分作四圈,故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接收清点时书“四”字于黄纸包上。据旧时琴弦包装上所印文字说:“宋代李世英造琴弦最有名,在杭州开设'回回堂’销售琴弦, 代代相传。”至清末尚有杭州生产的以古琴为记的“锡记”,与其后之“老三泰”相继出售 “回回堂”传统技法所制之弦,供琴人使用。 七七事变之后,杭弦遂绝。近代琴家虽想竭力恢复,但尚未掌握“回回堂”弦的制作方法, 所制的质量与这批旧弦差距远甚。


成批琴弦入宫,自是应需之物,时间大约在康熙之世,因雍乾而后不知清代还有哪位皇帝赏玩过古琴了。


- 参考文献 -

郑珉中《故宫古琴图典》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