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
女,字润之,室名芝香馆,北京人。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药店乐镜宇长女。八九岁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学琴,传《韦编三绝》《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曲。13岁参加中山堂赈灾义演,演奏《渔樵问答》。1954年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1956年任理事。古琴普查时录制《渔樵问答》《沧海龙吟》二曲。1958年参加北京电视台古琴节目,参与合奏《东方红》《四大景》,并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1962年参加北京古琴研究会与上海民族乐团联合演出、中国音协民族乐队座谈会演出。1972年以明潞王琴“中和”在北京朝阳门外呼家楼女儿寓所自录《阳关三叠》等八曲,是目前已知“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大陆罕见古琴录音。“老八张”收入她的《韦编三绝》《沧海龙吟》《岳阳三醉》《列子御风》。打谱《岳阳三醉》《列子御风》《大雅》等。
——内容摘自绝响
乐瑛的父亲乐镜宇出身于北京同仁堂乐家,是民国年间著名的制药专家(电视剧大宅门的原型),济南宏济堂创始人。母亲陈氏为福州人,系陈宝箴余脉,家族从事商业。小乐瑛因为天生聪慧,受到父亲的特殊关注。父亲专门在家中为她安排了私塾,有文学、书法、舞剑、绘画、昆曲和古琴等课程,为她提供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土壤。乐瑛喜欢琵琶,但因父亲认为格调不高而渐渐放弃。乐镜宇在济南有位德国商人朋友,乐瑛见其女儿弹钢琴,十分感兴趣,也想学琴,却被父亲好言相劝。父亲说中国有自己独到的古琴,为何不好好学呢?所谓“人弃之,我取之”。从此乐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琴艺术的大门。摄于1905年的全家福,左上角保姆怀抱婴儿为乐瑛,前排为乐镜宇和夫人陈氏及两个儿子
1928年,24岁的乐瑛进入婚姻生活。一直到1941年,她和丈夫共养育了七位子女,他们后来都成了大学生。虽然相夫教子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乐瑛仍会挤出时间练琴。王世襄1954年去乐瑛家走访时,发现乐瑛的弹琴状态尚佳,时值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前后,他便几度登门,把乐瑛请到北京古琴研究会。1956年乐瑛任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1958年12月正式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证件编号0624。这段时间不仅是古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重获新生的黄金年代,也是乐瑛古琴活动最为集中的时期。或许是因为少年时一起习琴的经历,1954年加入北京古琴研究会的乐瑛把乐氏家族成员中学过古琴的乐香岩及郭榕也介绍到琴会参加活动,1963年元宵节北京古琴研究会合影照片留下了三位乐氏家族女性琴人的身影。
1972年,乐瑛女儿郭舜珑在北京市委托商行花费45元买到潞王琴“中和”,又找来录音设备,夏莲居的孙子夏法圣提供了琴弦,乐瑛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呼家楼的郭舜珑家中带病录音,拷贝分给七个子女,作为对母亲的怀念之物。“文化大革命”期间,要不是对古琴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没有人敢冒着危险,用生命来弹琴,这是至今为止非常罕见的例子。两年后,乐瑛于1974年12月4日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享年70岁。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