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琴人往事 | 吴兆基:将气功和古琴相结合的古琴大师

琴人往事 | 吴兆基:将气功和古琴相结合的古琴大师




小 传

吴兆基,字湘泉,湖南汉寿人。1912年随家迁居苏州。7岁能拉二胡、吹笛箫、弹风琴。1920年起从父吴兰荪学琴,得《慨古吟》《良宵引》《鸥鹭忘机》《平沙落雁》《阳春》《石上流泉》诸曲。16岁从吴浸阳学《普庵咒》《渔歌》《潇湘水云》抗战期间打谱《阳关三叠》《秋塞吟》《胡笳十八拍》,抗战胜利后打谱《渔樵问答》。古琴普查时录有《良宵引》《鸥鹭忘机》《阳关三叠》《渔歌》《潇湘水云》五曲,参加第二、第三次打谱会。20世纪80年代应邀前往意大利、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演奏古琴。


1986年发起成立吴门琴社。20世纪50年代创作琴曲《田园操》。1989、1993年雨果录制两辑激光唱片《吴门琴韵》。主张太极气功与古琴结合。193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数学系,1949年后任教苏州市第一中学,并任苏州市中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副组长。1956年调任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

——内容摘自《绝响》

意义非凡的古琴之路

吴兆基长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善鼓琴,母亲爱吹箫,故自幼深受音乐熏陶,七岁时就能拉二胡、吹笛箫,弹风琴。十三岁时从父学习古琴指法和第一首琴曲《慨古引》。其父吴兰荪以熟派风格著称,是今虞等社发起人之一。一九二一年吴兆基随父往上海参加由周梦坡先生主持召开的晨风庐全国性琴会,各地著名名家纷纷参会,有德高望重的九嶷派古琴大师杨时百,诸城派传人、梅庵派创始人王燕卿等。吴兆基有机会得聆全国众多古琴高手弹奏名曲;其中又独衷吴浸阳操缦《潇湘》、《渔歌》。吴浸阳,字观月,号纯白,四川洪都人,长期往来苏、沪、杭一带。琴艺潇洒灵话,兼有蜀,熟两派之长。吴兆基怀着敬慕的心情,几经周折,终得师事。于十六岁时得授《渔歌》,十七岁时得授《潇湘》。一九二五年前后,吴浸阳在沪觅得大量明代优良木材,设计监造了六十四张古琴,以八八六十四卦命名。后吴兆基得其中二张,是表舅母熊淑婉赠于一九七三年,后其一转赠胞弟兆奇。熊女士与先生出自同一师门。


三十年代,苏州琴会雅集盛极一时,查阜西会同吴门李子昭,周冠九,彭祉卿。吴兰荪、王寿鹤,庄剑丞诸琴家发起创立今虞琴社。于一九三六年初春遍邀各地琴友会于苏州怡园坡仙琴馆,召开琴社成立大会。吴兆基亦在与会之列。此后今虞琴社在苏州举行月集计十二次,父兰荪先生均到会。其时兄长兆新、大妹兆和、二妹兆琳、三妹兆瑜、小弟兆奇都承家学善琴。二、三妹常随父出席琴会月集;尤以三妹兆瑜聪颖过人,能诗善画,年二十许,琴学已有所成。

抗战前夕,吴兆基操琴曲九首,其中《慨古引》、《良宵》、《鸥鹭忘机》、《平沙落雁》、《阳春》、《石上流泉》从父学;《普庵咒》、《渔歌》、《潇湘水云》从师学。三十岁后,在不同年代里先生进行了打谱研习,有《阳关三叠》、《秋塞吟》、《胡笳十八拍》、《渔樵问答》诸曲。抗战期间,吴兆基目睹国家危殆,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中。这是他音乐艺术发生变化和提高的时期。一九三五年,大哥全家去广州,二舅全家北行,眼看国土沦丧,亲人离散,不由萌发思念之情,于是打谱第一首琴曲《阳关》。那时吴兆基对欧洲古典音乐也相当爱好,一次偶然机会,听到收音机里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痛感祖国大好河山破碎,恶运在向国家、民族、个人袭来。在百感交集中,吴兆基打谱第二首琴曲《秋塞吟》,并对该曲有不尽同于《五知斋琴谱》的解释。吴兆基设想《秋塞吟》作者是一位失意文人,此曲描写了作者自身的坎坷遭遇,可称是古琴曲中的“命运交响曲”,故又名《搔首问天》。一九四五年春,德国法西斯宜告投降,抗战胜利在望,犹同文姬思汉转为归汉。吴兆基始打谱《胡笳十八拍》时年三十八。抗战胜利,群情欢腾,促使吴兆基打谱《渔樵问答》。

气功和古琴相结合

操缦、研习古琴乃吴兆基平生所愿,太极拳气功亦乃吴兆基平生所好,并且两者相辅相成。吴兆基自少爱好武术,二十岁时从陈微明习杨式太极拳。陈微明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浦的入室弟子,曾在上海设立致柔拳社,传授太极拳,名满江南。一年后,吴兆基又拜北方太极圣手李香远为师。李是武式太极拳传人郝为真的入室弟子,与孙禄堂、郝月如同门。其后吴兆基也参加致柔拳社苏州分社活动。吴兆基练拳数十年如一日,从学者甚众。先生经名师传授后,加上自己一生研习探索,将太极拳与气功相结合,自创“归真太极拳”、“三元气功”。便于后人练习,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吴氏归真太极功

吴兆基另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并经数十年的实践,就是把太极拳气功与古琴操缦密切联系。吴兆基常说“以身引气,以气运身”,达到精、气、神三者统一。这不是说学琴的要懂气功,或也要学太极拳。而是在掌握操琴的基本技能后,在操缦中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做气功,通过“气”进入意境。不少人听吴兆基的古琴曲都感觉到乐曲中“有气有意”。吴兆基平时教授古琴,要求学生们注意正确弹奏姿态。其基本要点是,端坐凝神,上身脊梁中正;头容正直,不仰不俯;两腿两足均成平行,相距尺许;全身放松,虚灵顶劲,微微含胸拔背,松肩垂肘,两臂隐含绷劲;顺腕。这些要点同练太极拳的一些要点是一致的。总的要领是使“气”遍布全身,畅通无阻,避免停滞,以便贯气于指。在参加几次全国性古琴会议后,吴兆基指出,一些琴人弹琴的婆勢不对,违背端坐凝神的原则,这就很难使操缦提高到出神人化的境界。还有一个通病是坐腕。即手掌背与下手臂间在腕关节处的角度小于一百五十度时,称坐腕;在一百八十度左右时,谓之顺腕。顺腕有利于贯气达指,坐腕则使劲气停滞于腕间。

吴兆基强调弹琴时要“松”、“静”,用力使劲一定要出于自然。所谓“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不是生硬地用指力、腕力或臂力。而是要取正确坐势后,自然地运发腰劲,克服三停,使劲自腰部直达手指。同时由于舒展了经络,气也就会逐渐发动起来。以劲、气运行操缦,有助于艺术境界升华。弹琴时左手在移动中,手指取松,也就是“虚”;当运行到徽位时,手指取紧,也就是“实”。虚实相间,轻重、缓急有致,跌宕起伏,才能充分表达乐曲的主题旋律。在松、静中,右手指法方能自然发挥,避免软弱无力或火气过盛,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境界。

在琴学有一定基础后,吴兆基要求学生能掌握“意领心,心领指,指、心、意三者统一”的方法。具有一定水平的操缦,不仅是琴人同知音欣赏乐曲过程,而且自然而然地在“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成为良好的修身养心之道。这时,琴人和知音的身、气、意三者达到统一,进入高度的理想境地。吴兆基曾撰文《太极拳与古琴》,发表于《中国音乐》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后在香港《音响技术》一九八九年第六期上转载。

参考文献:《吴门琴谱》——

《古琴大师吴兆基操缦八十春事略》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