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中国琴学研究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唐代古琴的造型有哪些美学特

唐代由于王朝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并由高峰逐渐下降的一个转折而漫长的时代。因而一般研究唐代的艺术,多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古琴也不例外。它们的划分界限为:初唐由高祖武德至中宗延和(618~712);盛唐由玄宗先天至代宗永泰(713~765);中唐由代宗大历至文宗太和(766~835);晚唐由文宗开成至哀帝天佑(836~907)。


以上主要是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转变来划分的。因为唐代从开国以后,主要是由太宗到玄宗的一个世纪中,扩大了疆土,使农业和商业经济都得到了空前的兴盛。在这种雄厚的基础上,促使社会思想意识都蓬勃向上,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高度的繁荣和发展,到唐玄宗开元、 天宝约四十年达到了顶峰。所谓盛唐艺术,主要就是产生在这一时期。在此以后,由于土地集中、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统治阶级生活更趋腐朽奢靡,各种矛盾呈现尖锐化,由此激起了唐代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使唐代政治、经济受到严重的创伤,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代的斫琴艺术也由此发生明显衰退,到晚唐时代,已陷入了因袭陈规,型体己走向臃肿憨呆之态。


初唐和盛唐时期的古琴,由于初唐延续了近一个世纪,因而它的发展是逐步向上的。初唐前期(高宗永徽、显庆前)的作品在造型风格上还保存汉以来简洁朴素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曾随扬州音乐家黄河先生,在扬州城北一徐姓人家见过一张琴,为汉绮式,上有冰裂纹和梅花断,漆胎多处剥落,琴体极为纯朴。琴主言其为汉物,惜当时未有照相机留下照片。数年前再次寻访,原址已被拆迁。),但后来就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并逐渐显示出盛唐的兴盛气象。这表现在古琴造型上,是体态宽阔、雄伟浑圆、劲健有力,特别显得气魄宏大,富有活力,给人以雄强硕壮的感觉。


如今唐琴的存世量虽说已很少,但从现存的古琴实物和唐代弹琴图来看,其形制以伏羲式居多。唐琴体型的特点为额头多作圆弧形,头圆而阔,项宽而长,腰壮。肩部多在三徽以下,腰部肥美,琴底也多作弧状,冠角多刻成阳线。  


“九霄环佩”琴,唐代,故宫博物院藏


(1)伏羲式:“九霄环佩”琴,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是唐琴中最古老也最为独特的一张。其琴体全长124.5厘米,弦长113厘米,肩宽21厘米,漆色呈紫栗色,鹿角灰胎,漆胎下面裱有粗丝黄葛布底,小蛇腹断纹。腹内纳音稍稍凸起,琴背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字,池下腰长大多在七徽八分至十一徽二分之间,端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旁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十字及“诗梦斋”印一方。


此琴琴额圆阔,项部宽长延伸至三徽以下,腰的长度横跨在七徽八分至十一徽二分之间,腰的中部隆出一块连结着两条弧线,似山峦延绵起伏,琴面的弧度从边部即渐渐丰隆似苍穹,丰满圆润,整个琴体皆以弧线相交接,线条过度自然流畅。尤其是收尾之处,从十三徽下即逐渐圆收,冠角的线条也雕刻得十分精细,改善了琴体的单调感,给粗犷的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使整个琴体庄重浑厚中显露出伟岸高大的气势,具有盛唐时期典型风格特征。“九霄环佩”琴是唐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自古以来此琴极享盛名,被誉为“鼎鼎唐品”和“仙品”,让人过目难忘。


“大圣遗音”琴,唐代,故宫博物院藏


(2)灵机式:“大圣遗音”琴,唐代,故宫博物院藏。琴体全长122厘来,弦113厘米,肩宽20.1厘米,尾宽13.4厘来,梧桐木制,鹿角灰胎外髹朱斑漆,流水断纹。龙池为圆形,凤沼为椭圆形,龙池上端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龙池两侧刻 “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十六字,填以金漆。


琴腹内用朱漆书有“至德丙申”四字,至德丙申是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 年)。金徽、玉轸、玉足,此琴额头圆润饱满,项肩过度圆润自然,有“金童头,仙人肩,玉女腰”“三绝”之誉,下腹内收,线条起伏转折流畅,体态修长优美,又不失丰满浑厚,给人以端庄稳重,雍容典雅之美感。整个琴体生动自然,结构饱满和谐,胎质、漆色丰润柔和富有弹性,是唐代所谓 “丰肌秀骨”的典型,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高超的工艺成为历代仿品所望尘莫及。


“独幽”琴,唐代,湖南博物馆藏


(3)灵机式:“独幽”琴,唐代,湖南博物馆藏。琴长120.5厘米,弦长111.7 厘米,肩宽20厘来,尾宽14厘米,厚4.4厘米,梧桐木制,鹿角灰胎,朱斑漆,流水断,局部有梅花断。圆形龙池上方刻行书“独幽”二字,龙池内有“太和丁未”款,(唐文宗元年,827 年)。琴贴尾上刻有“一声长啸四山青,独坐幽篁万籁沉。法物船山留手泽,况兼玉振太和琴。右诗九癸师题,本船山琴也。太和乃唐文宗年号,湘绮楼记以为雷霄斫。玉振与武英殿长安元年琴印同盖鲜于伯机印。李静注。”


此琴造型完美,项部一徽二分处高挺一峰,再与三徽二分处的肩作弧形连接,弯转自然流畅,腰部作月牙形收起,整个琴体尺寸略小,琴体的弧度稍扁平,但整体线条刚劲利落,气韵贯通。其色泽、质感、神态无不洋溢着力与美的统一,为唐代古琴优秀的精品,同时提供了唐代斫琴艺术风格演变之实证。


“鹤鸣秋月”琴,唐代,湖南博物馆藏


(4)鹤鸣秋月式:“鹤鸣秋月”琴,唐代,湖南博物馆藏。琴长122厘米,弦长115.2厘米,肩宽22厘米,尾宽15厘米,厚4.5 厘米。鹿角灰胎,朱斑漆。此琴造型奇特,宽项、丰肩、束腰,下端稍成圆锥形,尤如唐代仕女,身披宽博华美袍服,整个琴体构思巧妙,线条圆润,平常我们只能在些相关书籍中见到此琴的图片资料,给人的感觉琴体有些柔媚纤丽,萎靡无力。


2009 年8 月1日,笔者曾赴湖南省博物馆库房里观摹过此琴,惊奇的发现该琴的实物比图片要秀雅大气得多。其双肩的弧度十分柔软,肩下束腰处又作减薄,边线线条过度自然,弯势似行云流水感,腰外又飞出,然后顺势而下,一气呵成,此琴设计夸张,创意别致,造型既险又稳,是一件艺术珍品,该作品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原文刊载于《乐府新声》2010年第2期,作者:马维衡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