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朱晞主讲孔学堂“古琴与中国文化”讲座

2022年8月14日上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15场在明伦堂顺利举行。主讲人朱晞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虞山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琴会副会长,江苏省古琴学会会长,讲座主题为“古琴与中国文化”。贵州古琴艺术家吴若杰老师及众多古琴爱好者参与此次讲座。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王松龄副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对朱晞先生作了隆重介绍,指出朱先生不仅古琴造诣精湛、教育贡献卓著,且身兼数艺,诗词书画修养不亚于其音乐成就,堪称中国古典文人琴棋书画样样兼通的模范。以深厚广博的学养作为立身之资,朱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体证和领悟非常值得学习。

讲座中,朱晞先生从“古琴如何安顿人心”这一命题出发,从“张力”“空间”“诗意”几大维度展开阐释,并以《平沙落雁》这一名曲的实操来演示如何在弹奏中达成。

就“张力”方面,朱先生指出,古琴作为单一旋律的乐器,是通过改变张力来影响人心的,其重点在于如何处理两个相邻的音。琴人需要谋篇布局,让每一个音都能够自圆其说:此音的强度、长度为何如此,其在全曲中的功能效果如何。张力的一大体现是吟猱,恰切运用吟猱方能达到气韵生动。强弱对比同样需要明晰——强音要强而不破,犹如悬崖上跳舞;弱音要弱而绵延,好似抽刀断水水更流。

就“空间”方面,朱先生传授说,弹古琴最好取法于传统山水画。曲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之曲。弹奏中,须体会到一帧帧的画面,而且画面在不断流转。如《平沙落雁》需要表现出云里远来的大雁,倏尔又展翅远去的情境。音长、强弱、节奏、空隙,共同营造了空间感,否则落于平直乏味。

就“诗意”方面,朱先生点明,就古琴而弄古琴是弄不好的,一定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古代文人多是六艺兼通。如虞山琴派其实与虞山诗派、虞山画派同时兴起、彼此交融、互为营养。有了诗意,一草一木才能弹出它的生命。

朱晞先生还就古今之别,以“格物致知”的精神从技术上讲解了丝弦和钢弦各自的特点。精辟地指出两者并不必有门户之见,只要弹得好,用哪种都好。关键要知道“什么曲子适合用什么琴去弹”。弹丝弦的方向在于追求精神性的极致;弹钢弦的方向则追求微妙地表达情感。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不变,审美随时代而迁。

互动环节由吴若杰老师主持。现场观众十分踊跃,朱先生就观众提问给出了精彩的解答。朱先生主张,学古琴要先规规矩矩,然后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可以张扬、险绝,之后人琴俱老,回归平淡,且是包涵了峥嵘的平淡。不可违背本性地让青年人一味求清淡。人生需要先立志,继而付诸实干,最后得到领悟,每个阶段都不能躺平放手。学艺不可贪多,不可能琴棋书画齐头并进,而是以五年为期,深研一门得其三昧,之后再转攻它艺,次第而进。琴学可以辅益书画,音乐的节奏韵律与书画的空间布置息息相通,有助于提升书画品味和鉴赏力。

在现场观众热烈而欢喜的请求下,朱先生演奏了一曲《流水》。潺湲和雅的琴声完美地体现了朱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也再次呈现了朱先生的审美意趣。

最后,主持人王松龄对朱先生的讲座作了简要的点评,指出朱先生既传艺也传道,内容涵摄了“道”-“艺”-“技”三大层面的若干问题,不只是认知的启发,更是情感的共鸣,以及性灵的点拨。既高瞻远瞩,又切实精要,是艺术实战派的精髓之谈。

本文来源于【文化书院】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