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一生,喻绍泽的琴事活动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956年为界,之前他虽以擅弹活跃于民国成都琴坛,但其社会身份乃是英语教师;1956年后,经查阜西引荐进入四川音乐学院任古琴教师,完成了从旧式传统文人向新时期民族音乐工作者的转变。
据1937年《今虞琴刊》之“琴人问询录”所载,喻绍泽之胞兄喻绍唐擅弄“《秋鸿》、《高山》、《流水》、《秋水》、《佩兰》、《秋塞吟》、《平沙落雁》、《普安咒》、《梅花三弄》、《挟仙游》等操”,喻绍泽能弹“各谱所载之操”……虽没有具体指出所善弹的曲目,仍可见喻氏兄弟在二十余岁时相当了得的琴学技艺。《今虞琴刊》记载喻氏还善琵琶、风琴、笛子、围棋等,可见喻氏幼年开始,也已受到浓厚音乐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
另据喻绍泽自述:“我从小爱好音乐,凡是琵琶、月琴、胡琴等乐器我都学过,13岁我开始学古琴,古琴这种乐器,历史最悠久,音域最宽广,音色最美妙而又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其他任何乐器都比不上。是我国优秀的珍贵文化遗产。我的老师廖文甫是蜀中名古琴家张孔山先生的传派,即是蜀派,所以我就是蜀派。”上述家传史料亦足以佐证《今虞琴刊》所载无误。值得注意的是,在喻氏特长中有风琴一项。喻氏与西乐结缘,应与青年时期的学习经历有关,也为以后较顺利地适应学院教学生活埋下了伏笔。此外,喻氏兄弟还留下了一定数量的书法与绘画作品。通过喻氏见诸历史文献的记载以及将留下的大量实物、照片、手稿加以汇总,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1956年前青年琴家喻绍泽的形象:一个拥有传统文人志趣,但同时接受东西方教育的民国知识分子。
1936年“今虞琴社”成立后,其时琴坛领袖查阜西先生致函裴铁侠和喻氏两兄弟等,希望能够在成都组织琴社以提倡国乐。1937年成都“律和琴社”的成立与此倡议密切相关。律和琴社首次雅集,查阜西亲赴成都参加。其间喻绍泽奏《流水》,查阜西对其评价颇高:“我有幸听到了真正的西蜀之声!”
喻绍泽、喻文燕、曾成伟在怀园
随着抗战爆发,琴社活动趋于停滞,直到1947年喻绍泽、喻绍唐、李藩、裴铁侠等人重又发起成立了“秀明琴社”,该琴社成为抗战后成都地区恢复琴事活动的先声。当时琴人的结社活动形式随意,可抚琴、可交流、可吟咏唱和,尚常伴席酒,其风雅之意可见一般。这种雅集形式的影响甚至持续到2O世纪90年代。文革后,成都琴人雅集亦多是在喻氏家中进行。据喻文燕女士(喻绍泽之女)回忆,80年代开始,喻家每周六下午皆会举行古琴雅集,宾朋满座,并由喻绍泽夫人廖氏治餐招待。纵观民国时期喻绍泽的琴事活动可以看出,作为四川琴界之中坚,喻氏的交游对象主要是像喻绍唐、裴铁侠、伍洛书、李藩这样的古琴爱好者,他们在社会上各有职业,如裴铁侠为归乡士绅,胞兄喻绍唐为政府公务员,李藩为植物学家等。所以“以琴会友,共享雅趣”可作为对喻氏这一时期活动的概括。1955年,查阜西与文化部和广播事业局达成协议,带队采录全国琴家的演奏。这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古琴普查活动。通过此次调查,古琴小组先后录得珍贵声频资料共计262首,避免了各派琴曲继续散失,同时也以各种方式解决了很多琴人的生计问题。1949年后,喻氏被划为“旧教育人员”,查阜西先生1954年致信时任西南音专校长、著名作曲家常苏民先生:
.......在成都,我有很多弹七弦琴的旧友,其中我亲自听过弹得很好而有代表性的是喻绍泽和龙琴舫。他二人都十分贫困……惟喻绍泽还年轻……他虽然是地主家庭出身,据朋友们侧面报告,不但退押早清,而且思想比较进步。好几位旧时的琴友正面来信,要我替他设法,使他早得工作。……我想,喻绍泽既是失业的旧教育人员,例应留川工作,只要他身家确实清楚。也许您有可能使他早得到工作,并可以使他在业余对这一古代重要音乐做些有益的贡献。因此,我也正面地替他向您做同样地请求。
另有查老在1957年《祖国古琴音乐今昔》中提及:……喻绍泽被聘作音乐院校古琴教师感到高兴,在 旧社会被遗弃的古琴家已全面就业,而且个别业余古琴家也因需要而被转业到专业古琴方面来。通过查阜西、常苏民等人的共同努力,喻氏终被录用,成为一名专业古琴教师,并由此开启新的人生阶段。此时的喻绍泽,其社会身份也由一个以古琴为爱好的旧式文人,变成了一个专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喻氏的琴学社会关系开始更多地与专业音乐界相关联。纵观喻氏的专业教学生涯,大致可以分为1956—1966年和1976—1988年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喻氏一方面完成了自我社会身份的再定位,成为一名艺术院校职业古琴艺术教师;另一方面通过系列研究工作,如发掘古谱、创编新曲、编写教材等活动,对古琴的学院教育做出探索。第二个时期即“文革”结束后,喻氏的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琴社活动,促进蜀派古琴对外交流等方面,为团结琴人、提携后辈做出重要贡献。
曾河《会须君子折 ,佩里作芬芳
— —喻绍泽琴学生涯考略》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