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琴右书”古琴艺术赏析
自古以来,中国即是礼乐之邦,于青少年中传承学习并践行礼乐精神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2月11日,温州市郭楚望琴学研究会受邀至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左琴右书”古琴艺术赏析活动,一场既有古琴典故又有古琴雅集的活动悄然开启。
活动现场,吴永志老师从“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和“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古琴文化历史引入,再从古琴的形制、构造娓娓道来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古琴面板呈圆弧型,象征天圆,底板平直,象征地方,蕴含了天圆地方的哲思。而古琴有泛音如天,按音如人,散音如地的三种音色,则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哲思。古琴,何以能够穿越三千年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在讲述之间,也让现场倾听的家长和孩子们有了愈发明晰的答案。
“手挥七弦性本贵,腹有诗书气自华。”古琴曲在身与心合二为一间也让心绪慢慢宁静。在吴老师关于古琴典故的讲述里,一段段琴曲也在琴友们的依次演奏中,如流水般缓缓而至:相传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的《酒狂》,重现了其隐居山林,弹琴吟诗,乐酒忘忧的情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三叠》,将古曲与古诗之韵糅合,重现了古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温润动人的《流水》,重现了伯牙弹琴奏曲高山流水,相遇知音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惺惺相惜;“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楚望所作的《潇湘水云》,重现了风起云涌的潇湘江水,以及载不动的千思万绪。
在琴友轻抚古琴的时间里,吴永志老师于现场画梅、题字,让“左琴右书”现场,在琴音的清幽里又多了几许墨香。现场完成的二十多幅梅画及梅扇,逐一赠送到了参加活动的家长与孩子手中,作为伴手礼的同时,也赠予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期许。
传统礼规的约束与传统音乐的怡情,在孩子的成长中皆不可偏废,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为古琴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做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后续温州市郭楚望琴学研究还将在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办古琴公益课,让青少年在听琴、学琴、悟琴中感受古琴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来源:【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