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涨知识!看江苏地区的古琴发展到底有多“内卷”?

自古以来江苏地区就有很多的琴派,自南宋以来陆续形成并发展至今,例如扬州的“广陵派”、常熟的“虞山派”、南京的“金陵派”等,纵观这些琴派,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琴派大致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依靠“大运河”所带来的交通便利与经济优势,例如渔业、纺织业等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商品化,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扩大,吸引着文人墨客来访,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开始追求高雅文化,而这些都能促使琴派的孕育与发展。




·琴派纷繁、流传有序·




琴派的发展离不开琴人的传承,琴人的世代沿袭推动着江苏地区古琴流派的不断发展并延续至今,而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传


这主要存在于文人家庭、琴师家庭当中。例如广陵派的创始人徐常遇,其三个儿子也琴艺高超,尤其以长子和三子更佳,被称为“江南二徐”,三子又将琴艺传给其儿子(并有弟子若干),自此,琴派得到有序传承并发扬光大。


2、师传


无论是否囿于门派,都能极大地促进琴乐的发展。以相对严格的师承关系为例,颜有常跟随扬州琴人吴灴学习琴艺,其师承关系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以集会或是交游等方式为主的这种非严格的(亦师亦友)的师承关系促使着琴乐走向多元化。


因此,江苏地区琴派的发展与流传促使着20世纪古琴演奏家群体也多为历代琴派的传人。例如,“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被誉为“广陵琴派第九代宗师”的孙绍陶等,他们为近现代古琴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琴谱琴著、琴学思想积淀深·




自古以来,江苏地区琴派纷繁,由此关于古琴的著作、琴谱等十分丰富。


早至北宋年间,苏州人朱长文就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琴史》专著(成书于1084 年,1233 年刊印),这本书采用了史书列传的写法,记载了156人的古琴事迹,并提出了他关于古琴的音乐美学思想。


而最为人所熟知的琴谱是明太祖之子朱权所编纂的,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该琴谱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唐宋以来的六十余首古琴谱,并对琴谱进行详细解读,可以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明代徐州人蒋克谦于1590年出版的《琴书大全》收录了相当丰富的琴学文献,堪称琴学领域的百科全书。


此外,江苏地区的琴派代表人也对古琴思想有着独到见解。明代虞山派的创始人严澂曾著有《松弦馆琴谱》,力主“清微淡远”的琴风,其所强调的古琴不借助于文词亦能发挥其表现力,使虞山派一时名声大振,亦对后世虞山派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虞山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作为一部阐述古琴美学的文献,更是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


广陵派创始人徐常遇编写了《澄鉴堂琴谱》(原为《琴谱指法》,后经其儿子校勘重刻)。此外继起者徐祺编写了《五知斋琴谱》等,都使广陵派绵延不绝、代代相传,该派的琴谱集更是成为琴人学琴的必备书。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琴人、学者的不懈努力,使得江苏地区的琴谱、琴学思想琴著纷繁多样,也影响着20世纪江苏地区古琴演奏家琴学思想和琴谱出版的发展。


参考文献

钱玥旨《20世纪江苏古琴演奏家群体特征研究》




END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