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国音博士大讲堂” 《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 之杨春薇副教授讲座综述

2023年4月11日,“国音博士大讲堂”《中国音乐史专题研讨——古琴艺术研究》课程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杨春薇副教授主讲“琴乐流派的乐谱学线索”。讲座由音乐学系康瑞军教授主持。

杨老师以古琴音乐的流派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古琴流派的文化意义、形成原因、曲谱在琴派发展中的隐性线索、琴谱的体例和指法记录特点等。


讲座首先简要介绍了古琴减字谱的来源和历史嬗变。杨老师讲到,减字谱是“以简化的偏旁、部首合并成为一字,并徽、弦、指为一体,标识琴乐演奏的具体指法”的记谱方式。这种记谱法的诞生,使得古琴音乐的记录和再传播变得更为方便,且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印刷术的广泛普及和古琴音乐的繁荣,在明代开始有大量的琴曲合集付梓刊行。这些琴谱不仅仅是记录古琴乐曲的乐谱,同时也包含了体例、乐学、律学、审美思想、文化历史观等多方面内容。杨老师强调,在乐谱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谱式和音乐层面,同时要对更多的文化信息,如文化观念、审美趋向、传承传播脉络等方面,作多维度、多视角的再认识。


关于琴派,杨老师讲到,这一现象是由行为、音乐、象征这三个层面构筑而成的。行为层面是个人(个别琴家)、群体(琴社)和社会(琴界)构建的行为交互网络。音乐层面是受乐器、琴谱、指法、琴曲、旋律、宫调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音乐风格,这种音乐风格通常是由群体来呈现。具象的行为层面和音乐层面最终组成象征层面——即“古琴流派”这个范畴概念。随后,杨老师以浙派和广陵派的琴乐传承为例,从实践角度做了详细阐述。


讲座中,杨老师还带领大家具体浏览、研习了个别琴谱,介绍了其编写体例、主要内容和琴派风格在琴谱当中的体现,尤其是在指法描述中的体现。

在研讨互动环节,国乐系古琴表演方向研究生赵峻铎提出关于古琴流派在现代社会如何重新被解构、流派的地域性特征的弱化,以及未来古琴流派衍变方向的问题。杨老师讲到,流派是音乐风格特殊性的体现,虽然现代社会交通、传媒等科学技术的发达使得流派的地域性特征极大程度的减弱,但是流派依然可以被明显区分,只是受其他客观原因影响的流派区分逐渐代替了因地域而形成的流派区分。这也是琴乐流派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杨老师的深入讲解与现场互动,学生们对古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中暗含的乐谱学线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青年学子传承、传播和研究优秀传统艺术的综合素养。

撰写:赵峻铎

配图:赵峻铎

校对:胡雅静

设计:李育娴


本文来源:【国音研究生】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