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你与古琴家的差距就在这3个故事里......

学琴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而又不断努力地过程,没有捷径,枯燥乏味,但古往今来,仍有不少人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地前行着,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三位古琴家的故事,希望在他们身上,琴友们也可以找到动力,继续努力下去——

陈拙“竭豆练琴” 

晚唐琴家陈拙,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在今天看来就是“音乐天才”。即便如此,他依旧毫不懈怠。 

他每向老师学习一首曲子时,就取一升豆子来,弹一遍拿走一粒豆子,直至把这数百粒的豆子全拿完了,才结束一天的练习。故陈拙说:其勤如此,而后有德也。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拙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潜心研究,终于成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古琴演奏家和音律家。他将自己演奏古琴的技巧、心得以及收集到的曲目撰写成书,共计有《大唐正声琴籍》十卷、《琴谱》九卷、《琴法数勾剔谱》等著作。陈拙的这些音乐专著对古琴的理论,抚琴的艺术技巧,古琴的制作识别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陈拙练琴的刻苦,为后人所敬佩。“苦练”亦被后世奉为学琴宝典。清朝琴家、《二香琴谱》作者蒋文勋称,他当年跟老师韩桂学琴时,老师便对他说:汝老老实实弹去,工夫既至,纯熟之后,有不期然而然者

管平湖妙喻打谱 

管平湖打谱成就极高。他打谱的琴曲多次重弹,时有订正,录音总是后胜于前。有一次,管平湖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对王世襄讲何谓打谱。他说琴曲好比一个大盘子,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坑,每个坑内都放着和它大小相适合的珠子

打谱者开始摸不着头脑,珠子都滑出坑外。打谱者须一次又一次晃动盘子,使每颗珠子都回到它该在的坑内。珠子都归了位,打谱也就完成了。盘子须不断地摇晃,要晃到珠子都归位为止。打谱也须不断地改正,改到对全曲的音律满意为止。琴谱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原作者也有把珠子放错了位的时候。何况琴谱刊版时徽位写和刻也难免会出错。

王世襄先生后来回忆说,这至少可以说明,管先生在一曲脱谱后为什么还要再三弾,再三改,足见精益求精的精神

张子谦唱弦 

严晓星在《近世古琴逸话》里写道:文革中,张子谦被发配到“牛棚”,手边没有琴,怕日久荒废了琴艺,便一边以手虚弹,一边唱弦,以增强记忆

所谓唱弦,就是按减字谱同时唱出指法名称与曲调。

闲暇之时,张子谦即以此法消磨,结果长期的牛棚生活,非但没让他荒废琴艺,反而温习、巩固了更多的曲子,后来古琴被发还,他立刻就能上手弹曲。 

长期的持续练习,让先生到了耄耋之年仍能自如弹琴。

这些琴家们习琴的方式都是一面镜子,既显现出他们令人景仰的光辉,也昭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或许我们无法达到那样的高度,但至少,在前辈们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继续探索和追求。在习琴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