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中国琴学研究 | 金庸小说里竟有这么多有关古琴的描写,快来看看你记得多少?

金庸先生曾夫子自道“再去研究学问,当一名学者”是他最大心愿。他的武侠小说,颇带学究气,其小说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拾缀不尽。今天就跟随笔者的记录,一起来看看金庸先生小说里那些有关古琴的描写吧!

一、古琴调弦法、谱字

绿竹翁取出一张焦尾桐琴,授以音律,说道:“乐律十二律,是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此是自古已有,据说当年黄帝命伶伦为律,闻凤凰之鸣而制十二律。瑶琴七弦,具宫、商、角、徵、羽五音,一弦为黄钟,三弦为宫调。五调为慢角、清商、宫调、慢宫、及蕤宾调。”当下依次详加解释。

——《笑傲江湖》第七章“授谱”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汉桓谭云:“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七弦由最粗的第一弦到最细的第七弦,次第为宫弦、商弦、角弦、徵弦、羽弦、少宫、少商(此弦名不因调弦法而变动),象征君、臣、民、事、物、文、武。七弦所发之声,根据各调调弦法而不同。其中最常用的正调调弦法,以第三弦为宫,七弦散音次第为倍徵、倍羽(低八度音)、宫、商、角、徵、羽。吹毛求疵地说,前引金庸《神雕侠侣》斗法情节中,混淆了弦名与正调调弦法各弦之音二事,但描写七弦依次断绝之过程,完全符合古琴结构与正调调弦法,已十分难得。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焦尾是古琴常见形制之一,取此故事。

十二律指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按律高排序),表征绝对音高,大致类似西乐的十二平均律。在先秦的典籍中,夹钟又称“圜钟”、中吕又称“小吕”、林钟又称“函钟”,而宋人又习惯将“中吕”写作“仲吕”。《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至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十二律观念上常与十二月、十二地支对应,按古人的哲学观,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吕,合称“律吕”。五音与七音则表征相对音高,其绝对音高可浮动,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音大致相当于今西乐之唱名“1、2、3、#4、5、6、7”。

古琴理论上可以用雅乐六十调,如此则需以十二律定七弦之绝对音高。通常将第三弦的绝对音高定为中吕(此时第一弦为低音之徵,律应黄钟),作为宫音,以定正调。在正调的基础上按“紧角为宫,慢宫为角”的法则作变化,推演出共计五种基本定弦法,称为“五音正调”。“五音正调”可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命名,但通行的则是别名(如金庸所述),为慢角调、清商调、宫调(即正调)、慢宫调、蕤宾调。

歇了一会,令狐冲伤口疼痛稍减,从怀中取出《笑傲江湖》曲谱,翻了开来,只见全书满是古古怪怪的奇字,竟一字不识。他所识文字本就有限,不知七弦琴的琴谱本来都是奇形怪字,还道谱中文字古奥艰深,自己没有读过,随手将册子往怀中一揣,仰起头来,吁了一口长气。

——《笑傲江湖》第七章“授谱”

古琴谱减字谱为唐末琴家曹柔创制,经过陈拙等改良,由文字谱简化而来。这种记谱法取半字或部首拼成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减字谱流传至今,大致保持了千年前的法度,变化不大。今存最早的以减字谱记录的琴曲为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减字谱的谱字,大都由右手指法、左手指法与一般术语组合而成。

右手基本指法有8种,俗称“四指八法”,即大拇指的尸(劈)、乇(托),食指的木(抹)、乚(挑),中指的勹(勾)、剔(易),无名指的丁(打)、(摘)。其他指法实由八法变化组合而成。左手指法,主要有今(吟)、犭(猱)、卜(绰)、氵(注)、上、下、进复、退复,等等。常见的减字谱基本谱字,通常下方指示右手指法和所弹之弦,右上角指示左手按弦位置,左上角指示左手按弦用指。

二、古琴名曲


那婆婆道:“……倘若他有耐心,能在洛阳久耽,那么……那么我这一曲《清心普善咒》,便传了给他,亦自不妨。”

——《笑傲江湖》第十三章“学琴”

《清心谱善咒》之曲名,当是由古琴曲《普庵咒》点化而来。《普庵咒》一名《释谈章》、《清心咒》,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中国古琴著名曲目,辞为南北朝禅宗临济法系普庵禅师所作。《普庵咒》之古琴谱流传很广,从明朝万历至民初共有《三教同声》(1592)、《伯牙心法》(1609)、《阳春堂琴谱》(1611)、《松弦馆琴谱》(1614)、《理性元雅》(1618)、《太音希声》(1625)等四十多部古琴谱集刊载,其中不少琴谱题为《释谈章》。《释谈章》的标题源自普庵禅师咒语原题目:“普庵大德禅师释谈章”,而琴谱上常出现的附注“即普庵咒”,则是指琴曲的附辞内容乃普庵禅师咒语。在近四百年的传习过程中,演变出今日三种系统的《普庵咒》琴曲: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廿一段《释谈章》;可配以辞咒诵唱的十三段《普庵咒》;以及纯器乐化的琴曲《普庵咒》。

只听胡琴声缠绵宛转,却是一曲《凤求凰》,但凄清苍凉之意终究不改。

——《笑傲江湖》第四十章“曲谐”

《凤求凰》为传说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恋时司马相如所弹古琴曲,有同名诗作传世。后人据词谱曲,《太和正音谱》(1398)、《西麓堂琴统》(1525)、《风宣玄品》(1539)、《阳春堂琴谱》(1611)、《太古正音谱》(1611)、《理性元雅》(1618)、《自远堂琴谱》(1802)、《梅庵琴谱》(1931)等琴书录著了同名乐曲,大约分三个系统。其较流行的版本所配辞为:“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遨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何时见许兮,慰我旁徨,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使我沦亡。”此非汉乐府诗而出《西厢记》。福建南音中亦有同名乐曲。

苗若兰轻抒素腕,“仙翁、仙翁”的调了几声,弹将起来。

——《雪山飞狐》六

《仙翁操》是著名的古琴曲开指曲,收录在《文会堂琴谱》(1596)、《和文注音琴谱》(1676)等琴谱中,类似今天所说的基本指法练习曲。因配有“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的唱詞而得名,另一版本的歌辞是“得道仙翁,得道陈抟仙翁,陈希夷得道仙翁……”


- 参考文献 -

伍三土《金庸小说所涉音乐故实》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