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图传习所古琴公益课图文报导
2023年7月30日(周日)上午9点30分,由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古琴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六期古琴公益课在古琴学会驻馆传习所准时开课。本期公益课由湖南省古琴学会执行秘书长陈严杭老师主讲。
湘图传习所古琴公益课是湖南图书馆与湖南省古琴学会共同推出的古琴公益项目,旨在为广大读者和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走近古琴、了解古琴、学习古琴艺术的平台。湘图传习所公益课每月第四周周日上午举办,报名信息于每月月初在“湖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欢迎古琴爱好者们关注和参与!
公益课教师简介
陈严杭,字森盦。号穆堂。别署融雅盦。中国民盟盟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古琴学会执行秘书长。工作之余,啫琴耽書,好古追雅。琴学發蒙于泛川派琴家熊開華先生,复求教于广陵琴家成公亮先生、金陵琴家刘正春先生,琴风中正大气,细腻沉稳。
古琴简介
“琴”,又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原名为“琴”,近代为区别于其它乐器,被称为“古琴”或“瑶琴”。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琴面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
古琴的历史悠久,除了“伏羲制琴”的传说之外,“舜作五弦琴”的故事也同样流传于民间。《礼记 • 乐记》中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诗经》载有“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典句。历代古典文学诗词作品中对琴有着诸多描写。东坡先生《琴诗》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古琴琴弦较长,振幅较大,音色温润醇厚,再加上琴身由木板制作,其上有漆胎覆盖。这些特性使得古琴共鸣性较强、余音悠长,用其演奏的部分古琴曲中多体现宁静淡泊的意境,与中国文人所追求的中正平和、超然脱俗不谋而合。古代文人多以古琴来寄托超脱的人生境界。
2003年11月7日,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精彩课堂
公益课合影
编辑 | 南曦
一审 | 楚楚
二审 | 李立
三审 | 戴国辉
本文来源:【湖南省古琴学会】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