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清风雅集纪事七:相聚黄骅九疑琴社

按照活动安排,7月19日早上我和琴友马云凌提前回黄骅九疑琴社做准备,老师和众师友上午去旧州参观沧州铁狮子,然后在黄骅汇合,午餐后来琴社和黄骅琴友相聚。

我们策划一个事情有时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也有时候只是念头一闪就去做了。黄骅九疑琴社从无到有,就用了三天时间。事情源于今年3月21日我去河北农大渤海校区讲古琴公益课,有几个女孩子追过来,说她们很喜欢琴,想要和我学习古琴。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是当不了老师的,况且我在黄骅港工作生活,农大渤海校区在中捷,两地相聚近百里,孩子们去港口学琴太不方便,又不安全。然而孩子们热切期盼的眼神怎么也挥之不去,晚上回到家里,我拨通了老师的电话。老师勉励我教学相长,不如就在农大附近找间房子先教着吧。于是好友帮忙,23号看房子签合同;24号收拾打扫,25号是星期六,农大孩子们应约就过来学琴了,琴是朗月和张宁师叔资助的,就是这么快!后来老师还给取了名字——黄骅九疑琴社,并亲自题写。




午饭后,一行人驱车来到位于黄骅新城御景豪庭小区的黄骅九疑琴社。一进门,凉气扑面而来,大家顿觉舒爽不少。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客厅明亮宽敞,厅中间摆放着七张琴桌,用于平时教课。南面墙上是介绍九疑创派祖师杨时百先生和三代九疑琴家的展牌,靠西墙有三组书柜,放着《琴学丛书》、《自远堂琴谱》、《神奇秘谱》等线装琴谱以及一些教学用书,东面墙上挂着四张琴。

挨着客厅是一间主卧,改做休闲会客的小茶室。屋里也有一张红木琴桌,上面放着两张琴,一张伏羲,一张仲尼。东墙上挂着师爷李天桓先生的题字“九疑薪传”,神韵盎然;旁边挂着一张蕉叶琴;西墙上挂着琴友韩秀菊的剪纸“秋鸿图”,栩栩如生。




张师叔边看边连连点头,和老师说,“挺好,挺好,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干净雅致,也是个弹琴聊天的好去处”。大家随便坐了,有在卧室休息的,也有在沙发上小憩的。

黄骅知名作家曹羽和红柳两位老师中午陪同吃饭也一起过来了,她们既是古琴爱好者,又是潜心理佛的居士,朗月师叔毕业于中国佛学院,他们三个围坐在茶桌周围,品茶论禅,相谈甚欢。




我和张师姑在琴桌对面坐了,老师和张师叔坐在椅子上看着我们合弹《渔樵问答》,曲毕,师姑说,“我就觉得我的左右手没有力量,弹出来的声音不好听,怎么办呢?”老师说:“杨时百先生在《琴学丛书》中对左右手的论述非常精妙啊”,于是让我拿书来。老师打开第六册念起来,“右手如习字,以指为笔尖,又如以锥画沙,一来一往必现精神而能联络有情,并须得鼓琴用鼓字之意。左手如作画,进退则画竹枝,吟猱则画山水用皴笔,虚罨点指则画兰心。另外,当需明白鼓琴用‘鼓’字之意”。张师叔说,“比如勾这个指法,当中指落下来触弦的一瞬间,就好像是手指头上挂了一个实心的小铁球,是那个小球利用摇摆的惯性击在弦上而发出声音,这样的声音才是有弹性的,浑厚的,有质感的”,张师姑不断地反复试弹,偶尔有一声,张师叔忙说“好”,再弹下一声时,老师又摇头,不一会儿功夫,张师姑的额头上就冒了汗,张师叔笑着说,“哎呀,我发现越说的具体形象越不好把握了,把人搞蒙了,还是听声音吧”。师姑无奈地笑笑,说,“我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的悟性”。

我坐在那里若有所思,悟性固然重要,但是要是没有长年累月的刻苦练习,又怎么行呢?老师曾经说他和朗月师叔两人,成天半宿的抱着手机,放慢了速度,搁在耳边反复听杨葆元先生、太师爷李浴星先生的琴曲录音,反复琢磨怎么出来的这个声音,然后再去琴上一遍遍的试,一遍遍的找,顾不上吃饭睡觉,两人折腾的不亦乐乎;张师叔不远千里到唐山和朗月师叔切磋交流琴技,钻研探讨琴学;朗月师叔每天坐在琴前练习左右手基本功好几个小时;张师姑的琴就放在床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练琴,每天要把自己学过的曲子至少习弹一遍;疫情封控期间,老师在单位摘抄《琴学丛书》中杨时百先生关于琴学思想的论述几万字,不改《琴学丛书》一声一字习弹《广陵散》、《长清》、《短清》、《渔歌》、《潇湘水云》、《水仙操》等琴曲……他们对琴的挚爱浓烈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对传统琴技的回归和探索永不满足,对传统琴学的坚守执着而深沉,对同样爱琴的我们倾情指导,今生得遇这样的师长,何其幸哉!



在客厅弹琴的朱俞静师姐听到屋里的讨论声也进来了。师姐是永城人,随唐山朗月师叔学琴,人长的白白净净,说起话来温温柔柔,她也坐下随手弹起渔樵。张师叔听了笑着说“这不好吧,你怎么弹着弹着就泄气了呢?”师姐惊诧地望着张师叔,不知所以。虽然我和张师叔才是第二次见面,但他总是嘴角挂着笑意,不笑不说话,讲起来话来极温润亲和,我和师姑就也围过来想一听究竟。张师叔坐在琴前,随手弹了几句,散音雄浑深沉,按音走手起伏跌宕,他微笑着看着我们说,“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精气神’,那我们弹琴的时候就是要把自己的精和气聚集起来,倾注到手上、琴上,这样弹出的琴曲才有神采,才能入心,反过来就能滋养我们内心,这也是古人为什么说琴和书法能‘修身养性’的原因。”众人莫不点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师叔不光琴弹得好,箫吹得好,字也写得好,艺术都是想通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令他散发着如玉的光华!他的学生遍及衢州各县市区和周边省市,坚持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十余年,除了琴学的传承外,还致力于衢州琴学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样的师长,怎能不令人心生敬意?

“咚咚咚”敲门声,三点整,家住中捷的于淑贞老师如约而至。相互介绍过之后,于老师真诚地说,“我今天是来听各位老师弹琴的,听张老师说都是大咖级哟”,大家都笑了,曹老师和红柳老师也说,“这也是我们期待的啊,今天能一饱耳福了!”

接下来的雅集,我不想写了,因为第二天于老师和红柳老师就给我发过来她们写的文章和诗歌,专门写这次聚会和这场雅集的,我想大家还是去随着于两位老师神采飞扬的笔触去感受吧!


本文来源:【 沧州九疑琴社 】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