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古风雅韵 余音绕梁一一扬州古琴艺术家塞上行音乐会

古风雅韵 余音绕梁

一一扬州古琴艺术家塞上行音乐会侧记 

林 子

      塞上秋意浓,有朋远方来。金秋十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派代表性传承人马维衡先生等一行九人,不远千里来到古城榆林,为我们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扬州乃中国古琴之乡,是以其古称而得名,为历代琴家所重视的“广陵琴”派古琴发详地。群英荟萃,名家辈出,声名远扬。位于扬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古琴第一街”,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成为扬州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喜爱古琴的人们纷至沓来,目前国内外百分之九十的古琴出自扬州。

扬州榆林虽结为友好城市多年,两地时有文化交流活动。但作为高雅音乐代表,集聚传统人文精神的古琴,却一直未能在榆林展露风采。这么多古琴大家走进榆林,进行古琴演出交流活动尚属首次。

扬州古琴艺术家塞上行,分别在绥德文化馆和榆阳区文化馆“非遗小剧场”举办两场古琴音乐会,是榆林古琴爱好者的福音。古韵今声,琴萧和鸣。清风入弦,琴飘塞上。让琴友们在家门口,可以欣赏到平素难得一见的高水准古琴名家现场演奏,面对面观摩学习。聆听来自运河上游,流传三千多年,历史悠久的古琴曲,感受其古朴深厚的文化内涵,陶冶情操升华心灵,提高音乐素养,让古琴滋养生命。

昔日榆林为塞上苦寒之地,七笔勾里荒蛮未化之所。战乱频仍,峰火连天,民不聊生。边城闭塞文化落后,很少有人知道并且会弹奏古琴。即便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仍有很多人分不清古琴和古筝。

2021年春天,致力于古琴文化推广的榆林古琴协会会长刘丹女士,带领十多位榆林古琴协会会员前往扬州游学,在“陈园”观看“瑶台阆苑  琴颂中华”扬州古琴艺术分享荟,参观手工制琴坊。遍访名师,交流切磋,受益匪浅。

此次,众多名家在榆林举行古琴音乐会,对于榆林古琴爱好者来说可谓机会难得。时值金秋,塞上高原迎来一年中最丰腴的时刻,天高云淡秋阳朗照。古色古香的榆阳区文化馆非遗剧场宾朋满坐,清音雅乐,丝桐醉心。老中青三代完美演绎,使这个秋日的夜晚显得不同寻常。古风雅韵,余音绕梁……

想起两年前春天游学扬州,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派传承人,扬州汉风古琴制作研究所所长马维衡先生,在那座古色古香的琴堂聆听马老师和诸位琴人演奏,一时兴起写的那首诗:《雨夜清音》末尾两句:“期待它日重逢,共话扬州夜雨时”。没想到时隔两年重逢塞上,再次聆听大师演奏,真是倍感荣幸。

在此,特别感谢策划促成此项活动的扬州市邗江区在绥德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杨荣先生。千里琴缘,情动榆阳。若水涓流,源源流长。

愿扬州榆林两地双向奔赴共铸辉煌;愿风雅无双的古琴,拔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音乐会回顾

榆阳区非遗小剧场

高朋满座

演出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扬州古琴非遗传承的渊源

琴曲《神人畅》弹奏者:马维衡

《神人畅》一曲的曲谱记载于《西麓堂琴统》,曲谱之后标注有此曲的题解:六朝时期谢希逸《琴论》曰:《神人畅》,唐尧所作。尧弹琴,神降其室,故有此弄。《古今乐录》曰:尧祀天座,有神见尧曰:洪水为害,命子救之。”上文大意为昔日部落领袖“尧”祭祀的时候弹琴,奇妙琴声感动上天,使天神降临,与人们欢乐歌舞,共庆盛典。神还告诉他天下即将要有洪水,让他去救。

《神人畅》是唐代以前仅两首记载下来以“畅” 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这首曲子的音调古朴粗犷,节奏铿锵,其淳朴自然的原始祭神舞蹈节奏使得曲风苍古雄健,如江河行地,中华民族源远流的“天人合一”观念在此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乐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几乎把十三个徽位的泛音全部都用到了,表现神灵无所不在。那遍及十三个徽位的泛音,清莹透亮,似日月经天。令人耳目一新的七声古音阶旋律,古朴粗犷舞蹈节奏,动人心魄,使人陶醉。


琴曲《忆故人》弹奏者:刘樵

在古代文人心中,故乡与知音是精神上最难割舍的。忆故人同思念故乡,绵绵的乡愁一样,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大概是因为最难消散,最难排遣的便是这乡愁和对故人的思念了。

古琴曲《忆故人》,相传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蔡邕所做,原曲是孔子思念自己挚爱的弟子颜回所做,后几经后人的重新修改,变成了对亲友的思念。

  《忆故人》亦名“山中思故人”,或云“空山忆故人”,整首乐曲描绘出山中朦胧月夜,潺潺流水之间,弹琴者离愁别绪,思念起和故人相处的种种过往,琴音之间不禁流露出伤怀念远之意。曲调缠绵悱恻,意在思念故人。每当静中奏之、即触发对远方的亲友的思念之情,而相会无期、催人泪下的凄清孤寂。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乐曲表现空山月下徘徊沉吟,怀念友人的感伤情绪。

琴曲《广陵散》弹奏者:马天驰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其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他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

《广陵散》描写的是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琴曲《广陵散》曲调优美,变化丰富,是具有叙事性的大型琴曲。乐曲表达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情感变化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琴曲《广陵散》全曲共四十五个乐段,作为现存的古老琴曲,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明提供了闻之有声的实例。

琴曲《梅花三弄》弹奏者:曹华

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传世后又经唐代颜师古改编为琴曲。因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即为:“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乐曲表现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态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并借梅花洁白、芬芳和不畏严寒的特性来抒发人们对坚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赞美。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在《神奇秘谱》中有简明记载:“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此人博闻而放荡不羁,而桓伊既敦和又风雅,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有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琴箫合奏《关山月》演奏者:刘丹 曹华

《关山月》原为“汉乐府”里横吹曲的曲目,其曲描绘出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卫士的思乡情怀融入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中,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曲虽短小,但音韵刚健而质朴,气魄宏大,古曲在叙事之外,还渗透着一种乐观、洒脱的情绪,不拘一时一事,而带有更为广阔浩远沉静的思索,在这样的思索中,融合思乡离别之情,从而表达出更为深远的意境。

昆曲《玉簪记·琴挑》 演唱者:路广飞 伴奏:曹华

昆曲: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代表剧目有:《牡丹亭》、《凤鸣记》、《邯郸记》等。

《玉簪记》是明代戏曲家高濂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年间。
剧情讲述南宋河南书生潘必正,其父亲潘夙昔日为官时,为其与同僚陈某之女娇莲指腹为婚,并以玉簪和鸳鸯扇坠为证物,此后十六年两家因故不通音讯。陈娇莲父亲早死,与母亲相依为命。适逢金军南侵,娇莲与母亲于避难途中失散,娇莲被张二娘救助,入金陵城外女贞观带发修行,道名妙常。
建康太守张于湖赴任途中借宿女贞观,见妙常貌美,遂以轻薄言语调笑于妙常,遭妙常严词拒绝。潘必正赴临安应试,因病未中,羞于返乡,寓居金陵女贞观主其姑母处,借宿观中继续攻读,准备再度应试。潘、陈二人遂相识于观中,且日久生情,互生爱慕。
某晚,妙常抚琴观中,必正闻听遂去拜访。必正弹奏《雉朝飞》,妙常则弹奏《广寒游》,必正以情挑妙常,妙常责怪必正非礼。后经频频交往,两人终冲破束缚,结为同心。不料二人情事被必正姑母察觉,姑母遂逼迫必正早赴会试,并亲自送至江边,命他乘舟离去,以阻止他与妙常会面。妙常得信,私雇小舟追赶必正,并将头上玉簪赠与必正,必正也把鸳鸯扇坠作为信物送给妙常,二人依依不舍而别。后必正赴试得官,返回金陵女贞观迎娶妙常,两人得以成就姻缘。俟二人返回河南家乡后,妙常失散多年的母亲已寻亲来到潘家,说明原委,于是一家欢庆,阖府团圆。
《玉簪记》是明代爱情剧之佳构,作者歌颂了潘必正与陈妙常这一对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批判了僧侣的禁欲主义。剧本的艺术成就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人物的塑造比较出色,尤其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具匠心。如《追别》(《秋江》)一出,就即景写情,把遭遇离别的恋爱中男女的不舍之情摹写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陈妙常所唱【小桃红】一曲,把妙常的临别感受与秋江上的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
其次,剧本的语言成就也较突出,其语言属于华美典雅的文采派,但在浅深浓淡之间,文采与本色兼得,大有《西厢》意味。

琴曲《良宵引》弹奏者:刘扬

《良宵引》是中国古琴名曲,为隋朝贺若弼所作。贺若弼是隋朝著名将领,多才,善琴,作琴曲多首,其中以《良宵引》最为著名。此曲在现存琴著中最早出现在《松弦馆琴谱》中。《松弦馆琴谱》为《四库全书》所收录唯一的明代琴谱。

所谓"引",是一种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在音乐中,它是乐曲体裁之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曲风,有序奏之意。
这首曲子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

琴曲《山居吟》弹奏者:曹华

《山居吟》是明朝时期的一首琴曲,最早记载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中。此曲表达山林隐士超尘脱俗、淡然无争的人生情趣。琴曲虽短,但音调苍古恬静,是一首清雅从容,音韵高古的佳作。「山居吟」者,深居山林与世无争,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庐,草木为衣,徜徉其间弗牵尘网。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与山月为伴,林木为友,晴耕雨读,其乐陶陶的山水田园生活,莫不情有独钟。山之壮阔,水之婉约,养心养性。蜀有鞠躬尽瘁之卧龙先生,于山野耕读中,得一颗淡泊宁静之心,酿天下局势于胸。晋有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慢步于溪谷,鸣琴于山巅,平淡中品茗真滋味。唐有诗佛王维离开仕途之路,隐居于辋川别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澄净的山水生活掀开了诗人新的人生篇章。
山水之美,在真,在纯,在乎自然。人生的旅途中有峡谷,亦有高峰,有激流险滩,亦有静水照大千。山水无心而自在,人若能效得一二,自能领略一番开阔天地,徜徉其间弗牵尘网,妙不可言。”

琴曲《潇湘水云》弹奏者:王炳麟

       《潇湘水云》是中国著名的一首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中。是宋代浙派琴家创始人郭沔郭楚望的代表作。当时元兵南侵,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深感国事飘零,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借水光云影,以寄抑郁、眷念之情。

琴曲《樵歌》弹奏者:刘扬

       《樵歌》原名《归樵》,相传为南宋毛敏仲所作。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解题曰:“此曲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欲希先贤之志,晦迹岩壑,隐遁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自以为遁世无闷。”当时宋室腐败不堪,对异族侵略无能为力,元兵侵入临安后,作者隐居涂山,作此曲以寄忧时爱国之情,并以此号召爱国志士坚持民族气节。虽然作者借放情山水来解脱精神上的苦闷,但它是通过动人的形象来体现的。恬雅和静的琴声,有苍松古柏之韵,引人缓步入山林,松风吹拂,了却纷争,涧水流濯,涤荡忧思。渔人乐水,樵者乐山,伐木丁丁之歌,纾解心中惆怅,在高山云海之间,遥望茫茫尘世,拂袖而去,逍遥暇逸,任天而游,真真超然世外。

琴箫合奏《平沙落雁》演奏者:马维衡 曹华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乐谱最早刊于明崇祯七年《古音正宗》琴谱集。

《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崇祯七年的时代,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此曲曲调悠扬流畅,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演出结束为各位艺术家献花

搜索抖音直播帐号:榆阳区文化馆

全程2小时23分钟,可将进度条快进拉至41分钟处开始回看。全屏观看画面更佳。


本文出自【榆林市古琴协会】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