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人物访谈 | 赵晓霞:扎根传统古琴艺术,面向古琴发展新未来

北京,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不少艺术家逐梦的理想之地。国琴网本期《人物访谈》栏目便赴北京,采访著名古琴演奏家赵晓霞老师。


赵晓霞

著名古琴艺术家


师从著名古琴大师李祥霆教授
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生导师
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访问学者
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国际古琴学会副会长
紫霞琴院院长



访谈内容

初识古琴

主持人:
国琴网《人物访谈》栏目采访了很多古琴名家,他们表示或多或少因为受到家庭古琴文化氛围的熏陶,才开始学习古琴,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

赵晓霞:
我的家人非常喜欢音乐和艺术,但无人从事古琴艺术等相关工作。我小时候学过小提琴、电子琴等西洋乐器,直到九岁时,才开始真正接触古琴。
那天,母亲带我拜访川派大家俞伯荪先生,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余先生向我介绍了古琴,还让我把耳朵贴到琴面,俯身聆听古琴的共振......
当我第一次听到古琴的声音,就被古琴深深吸引了。我觉得相较于钢琴、电子琴等乐器,古琴带给我了一种未知、神秘、古朴的感觉。随后,俞伯荪先生的女儿--俞秦琴老师,领我迈上了学琴之路。


扎根中央音乐学院

主持人:

您13岁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您确定了以后就要走上古琴的专业道路么?


赵晓霞:
童年时期,无论是走古琴专业道路,或是考音乐学院附中这些想法,还都没有确立。可能是因为我音乐基础比较好,在两三年之内,演奏水平有了大幅提升,而我也在俞老师一家的引荐下,拜入了古琴大家李祥霆教授门下。至此,我从成都奔赴北京,跟随李老师上课,并成功考取了北京音乐学院附中。

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尤其对学古典音乐的学生而言,进入北京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基本就确立了在未来的很长时间甚至终身都会把传承音乐艺术视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从附中到本科,从研究生到工作,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度过......


传承与发展

主持人:
后来您任职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师,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

赵晓霞:
我的教育理念一直非常明确,在古琴的学习中,我们既受到了前辈大家们的影响,也在国家快速发展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演出、分享讲学,输出我们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同样坚持传承与发展并行,没有哪一项更重要,但是必须首先要基于传统,才能发展。我非常尊重与欣赏传统文人琴家,他们在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深厚的积累,琴风、演奏技法等,很有味道且值得学习。


音乐理解

主持人:
不同的琴人对于琴学的理解不同,而即使是同一个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随着学识和阅历的增加,对于琴学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能不能聊聊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古琴的理解产生了哪些变化?

赵晓霞:
一个人对于琴曲或者演奏风格的审美,并非一成不变。我十几岁进入北京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时,喜欢节奏较快的,有激情和张力的曲子,如《流水》《潇湘水云》《广陵散》这类。不过,在北京音乐学院附中,李祥霆教授教我的第一首曲子是《平沙落雁》。在学习中我对这首曲子的音准、节奏都掌握地很好,但始终感觉缺少一点味道,当时的我还参不透那种味道是什么。后来随着年龄的提升,我对古琴的理解愈加丰满之后,也领悟到了那些节奏较缓和具有思想深度的琴曲中蕴涵的美感。所以,后来我如今也会更喜欢《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普庵咒》这些琴曲。


紫霞琴院

主持人: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赵老师的“紫霞琴院”,当时创立这个琴院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赵晓霞:
当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有一个平台,一起学琴、交流、分享,所以成立了“紫霞琴馆”。我的老师李祥霆先生,也为琴馆题字。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学生、琴友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交流、学习,我觉得只做教学的分享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所以,我们每年会不定期组织一些比赛、演出、游学等活动。学员们在活动中也都非常开心,古琴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当年的紫霞琴馆也渐渐发展成了琴院现在的样子,如今的紫霞琴院以别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


更多【人物访谈】栏目内容


下载国琴网App进行观看哦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