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古琴减字谱竟然隐藏着这么多老祖宗的智慧~

《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看到琴谱时误以为是天书,被林黛玉嘲笑;《笑傲江湖》中洛阳金刀王家将琴谱当作《辟邪剑谱》,造就了前往绿竹翁处辨认曲谱,而使令狐冲识得任大小姐学琴,以至最后的琴箫合奏“笑傲江湖之曲”的美满姻缘。

的确,古琴曲谱(减字谱)在常人看来尤如天书,很有神秘感,那奇异独特的方块字符,很难让人相信是一种乐谱,但其中蕴藏着诸多的魅力与智慧。
 一个字谱中包含双手指法信息
事实上,古琴的减字谱是非常容易学习的。一个简单的方块字,竟然将左手和右手的指法以及弦序、徽位,甚至弹奏时的处理如绰、注等这么多的信息,这么复杂的弹奏活动,全部包括其中了。
传统减字谱是相当精简的,例如《获麟操》减字谱若用标准4号字排版不足两页,而五线谱竟占据满满4个页码。这与中国汉字是一样的,据说在联合国文件中同样内容的文件,在各国文字中,以汉语文件篇幅最少、重量最轻,此亦一妙也。
 不懂音律亦可看谱
据研究,古琴减字谱的记谱方式,还准确地体现出琴乐在几种律制(纯律、相升律、平均律)方面交相使用的现象,“这种在同一种乐器的专用谱式上,细致、精确无误地标注出三种律制的音律现象,在古今中外各类谱式中是罕见的。”(李明忠《中国琴学》第三章)。更为奇妙的或许是抚琴者可以不懂音律、“不知音阶为何物”,“无须认识音名,更无须辨认正声和变音”,只需按减字谱记录的弹奏方式去按谱循声,便能“自然取得各音的音准深入到变音”。(《查阜西琴学文萃》第657页)。这就是“暗合道妙”。
 “无”即是“有”,极致中国智慧的体现
对古琴减字谱最大的不满是认为文字谱的缺点如“无音高旋律的直觉、不便于记出明确的节奏节拍、篇幅繁冗”等“在减字谱中依然存在”,认为这是一种“缺憾”,是古琴“记谱技法的不完善”,它甚至“影响了琴乐的继承与发展”。但中国古琴千余年来六百多首琴曲、三千多种传谱、两百余部琴谱,正是这种“不完善”的记谱法所记载的,而千余年来的琴乐,也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继承与发展”的。如果说到近代古琴的传承出现危机,问题恐怕不是在减字谱,而是在社会文化的变迁。因此,对减字谱的“缺憾”如何认识,取决于我们的观念。如果我们以一般音乐乐谱的标准看古琴减字谱,一种无“音高旋律”、无“节奏节拍”的乐谱无疑是“缺憾”的,甚至根本不够格称得上是一种乐谱,因为它不具备音乐之音高、节奏的最基本要素。但千余年来中国古琴在这种记谱方式中稳定地“传承与发展”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值得思考的是,历代琴谱中对琴学之律、调、曲、论等有着系统而精深的研究记录,例如关于音律的研究,看看《琴书大全》之卷二,即可知是多么地细致入微,在外行看来近乎繁琐,如坠云里雾里;相对而言,乐谱之“时值”、“节奏”的标注方法应该是较为容易的事,古人难道真的做不到吗?小编认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中国琴人之抚琴,从来就不是为了在乐器上精确地重复出别人的旋律,而是要抒发自己的胸臆、弹出自己的心声来。尤如书法不是写字,绘画不是照相,同一诗句的书法应当各具神韵,同一山水的绘画往往千姿百态,操缦也不是准确地按谱弹出一段音乐旋律,而是要有操缦者自己心灵的音声才对。

内容来源网络整理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