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知秋,情谊如酒,蓦然回首,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一纸月华,无数婀娜,尽染无尽悲欢。对歌当吟,人生曳情,亘古皆有共情。
戴晓莲重奏专辑《和畅》中的九首琴曲,让你领略当代音乐语汇下的古琴之美,听琴赏月共度中秋佳节。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渔樵问答》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
《汉宫秋月》
秋,总是以一个多思者的角色出现。月与秋的结合,或许不只是寄托思念,也许也是一次对自我反思与理想向往的情感释放。
《汉宫秋月》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愁的情绪,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风雷引》
斟一杯清酒,与家人闲坐屋前,谈笑风生,风中金桂飘香,花灯摇曳。人生有再多的烦恼,此刻都应释然于这月华之下,欢聚之中。
本曲节奏奇纵突兀,苍郁险峻,气势威武雄壮。描写雷雨大作的情景,从风雨欲来的酝酿之势,进入迅雷烈风、阵雨如注的磅礴气势。雷声隆隆,风声萧萧,尚有欲罢不能之势,最后以雨过天晴而结束。
《醉渔唱晚》
对月礼拜,看那袅袅轻烟散逸、轻舞、上升,直到天际,直达那一轮皓月,缱绻曼妙,似乎在喃喃低语。愿我们终能纵情山水,望烟波老而烦恼全消。
《醉渔唱晚》“醉渔”之“醉”,不是“但愿长醉不愿醒”,也非“烂醉花间应有数”;渔父所“醉”的,不是琉璃钟所盛的琥珀浓,是自家平淡无奇的米酒,在摇晃的山水间酿出了迷人的醉意。
《二泉映月》
每一个中秋,都有思念在蔓延,每一个家园,都有烟火的温暖,每一个望月人,都有深情的挂牵。
古琴版的《二泉映月》,阿炳的声声哭泣变成了叹息,少了几分哀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忧郁,含而不露,如同君子一声长叹,世事艰辛难以言述,尽在这一声长叹之中。二胡的婉转,到了古琴这里,变成了一种音断意连的效果。
《流水》
世间最难得是知己。人能了解自己便不是易事,更难得的是有一个能了解你的朋友。明月长风寄托思念与祝福,下次相见,定要把酒言欢。
琴曲《流水》有着极强的音乐表现力,乐曲中用到了“滚、拂、打、进、退”等各种指法,还有上滑音和下滑音,形象的将流水的各种形态描绘出来。
《四和》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当今天成为昨天,那份回忆才更真切动人;当明天已经抵达,那个结果才更充实厚重。珍惜今日,过好当下的每一日。
四和者,谓之极。子午卯西,得东西南北之中,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然则百物阜安,草木蕃庶,故曰四和。
《归梦去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盼团圆,只因世间有离别。中秋赏明月,只因相思在心头。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月最亮,故乡的人最亲。
《归梦去来》是古琴曲《大胡笳》其中一段的名称。贯穿全曲主题的是一个发自女性内心的、因饱含颠沛流离之苦而思念故园的悲戚。旋律中经常出现的变化音和半音进行,以及"声多韵少"等特点,均体现了唐代琴曲特有的时代风貌。
《古舞》
一年之中明月何其多,而唯有今夜的明月最明亮耀眼。人生自是命中注定,他力无法更改。既然如此,便不用过多在意,何不开怀痛饮,岂不辜负这皎洁的明月?
《古舞》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时而明快,百听不厌。琴声悠扬,钟管齐鸣,霓裳羽衣,轻歌疾舞。作曲家从云冈石窟中获得深刻印象,激发创作灵感,意在重现古代宫廷乐舞的场景和盛况。
古琴名家戴晓莲的重奏专辑《和畅》的CD及黑胶唱片现已全新再版,这张唱片是以2011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特别委约的《丝竹更相和》项目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而成。戴晓莲与多位作曲家合作,精选了近二十年来新创作、编配的古琴重奏作品,力求为新时代古琴音乐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专辑。
https://mp.weixin.qq.com/s/nzK9oeRxDsWX91nKi_GU0g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