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习琴风日盛,看到古琴受众群体逐渐壮大,令人振奋快慰,但也有些现实存在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偶而翻翻微信群里的聊天,乍一看好惊奇呀!全国各地爱好者聚在群里大谈特谈,谈话学术水准之高,口气之大,令人惶恐,什么对比管平湖与吴景略的艺术缺陷啦!张子谦哪首作品的功力不足啦!查阜西如何缺陷艺术审美啦!某某当代古琴名家如何如何啦!学院派如何如何啦!细看热烈发言者,皆是名不见经传,自惭孤陋寡闻,与之私信了解,一众人等皆为初、中级水平,甚至刚刚入门,不禁问道:从您的水平来看这些曲目肯定是没有弹过的,那么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呢?对方即滔滔不绝起来:什么天人合一啦!古琴与其他乐器的区别在于文化支撑,内涵、思想啦!弦外之音啦!什么琴匠与琴人的区别啦!易经八卦、紫薇星象、玄学啦一套一套的,对于弹琴本身却不屑一顾,言之曰:你们练的那些技法不过起毛而已,全都是学院派的一套,光注重技法有什么用?古琴是文人琴,文人琴你懂吗?
琴学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反过来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的,说古琴需要文化支撑,需要内涵、思想,试问:哪种乐器演奏不需要文化支撑呢?只有古琴需要么?琵琶、二胡演奏家都是文盲?不可否认古琴文化博大精深遗产浩瀚壮观,具备极高的文化底蕴艺术审美,但是不要忘记它最重要的还是音乐属性!因为它本身首先是个乐器,之后当然你也要重视它的社会属性、历史、人文、诗词文化、造型艺术等等,但它是用来弹的不是吗?首先是个乐器不是吗?是乐器就要动手操作,要演奏出动听的音乐,那么好了!一张琴摆在那里,在你吐沫横飞、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声嘶力竭的“谈”完《广陵㪚》之后接下来大家想听你弹一弹,那这时候你的文化、你的“天人合一”能代替演奏吗?没有苦练出来手上的真功夫,你如何去表达你的文化、思想呢?恐怕到时候只剩下“弦外之音”了吧!
任何一种艺术体系都要有它的独特,深入的技艺标准,正所谓“无技不成艺,无艺技无义”技术、技巧本身就是为了更准确,更完美的表达作品的内涵,文化审美,需求的,演奏家的文化艺术素养当然是重要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能够弹好古琴的唯一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学的方法,系统的训练,不具备一定的技术技巧,即使再有文化,再有思想,也不过是“谈”起琴来头头是道,弹起琴来“一塌糊涂”罢了!看当下善“谈”琴,而不善“弹”琴,“眼高手低”者何其多也!
说琴人道琴人,琴人本应多弹琴。
不知何时士风转,不弹琴来专“谈”琴。
搯掩吟揉无章法,勾挑抹撮虚噪声。
音准节奏全不顾,却说弹给自己听。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