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云子似乎已度过了它最艰难的时期。配方改进、机械化生产适应了更多人群的需求;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围棋赛事热门,让喜欢下棋的人越来越多;2013年云子棋院建立,围棋以公益形式走进中小学,成了许多孩子的“必修课”。无论是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上,还是普通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中,都有了云子的“一席之地”。而就在几年前,在云南围棋厂的几番改制、人员“换血”中,云子甚至被迫停产,前途未卜。
2012年,云南围棋厂由昆十二中校办工厂改制为国有制企业,交接的过程中,很多有能力的老员工都流失了。坚持下来的滴子老师傅为数不多,刘廷举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厂里的9名滴子工人都是刘廷举带出来的。除了要手把手传授滴棋技艺,他还教每个学徒制作圆头滴棒,更换加热硅碳棒,维修炉子故障等等。带一个徒弟“出师”,需4到5年时间。但他认定,只要认真学、耐心做,学徒都能变成“师傅”。时间,总能把复杂艰难变成云淡风轻。
2015年,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围棋厂,已离职多年的老厂长何华封又回来了。他说终究还是放不下,有生之年,只想为云子再多做点事情。60多岁的何华封以“顾问”的身份,与年轻人一道探寻棋子的生产工艺、推广方式。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状态。
在被调到围棋厂前,何华封是兵工厂里的技术精英,但自从和云子打上交道,他的一生再也没有为其他事“分过心”。围棋的深邃、儒雅之美让他着迷。“你看,下棋的时候,黑子落一颗,白子落一颗,公平公正,复杂的棋局下蕴含的是简洁的本质。做人同样应该如此,黑白分明,堂堂正正,心无杂念,专心一意。”
对于做棋人来说,围棋之道亦融入到配料、熔料、滴子、打磨的每一道细致工序中。过去,为了做好棋子,何华封会凝想那些明朝匠人们制作云子时的情景,他们穿着什么衣服,用着何种熔器、燃料,最后打造出一颗完美无瑕的棋子。
“每一颗云子都是有生命的,古往今来,做棋的人将自己的人格与毕生的精力融入到一颗棋子当中,只为让它尽善尽美,让围棋之精髓呈现于棋子。”
当你拿起一颗棋子,或许不了解它的性格,但“偏执”的何华封相信,多少年后,人们总会懂得对着棋子反省自己。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