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漆色,共分紫、褐、黑、黄、朱五种,配以千姿百态的断纹,于琴音以外,为古琴增添了视觉上的无限魅力。历代琴人尝试对古琴的年代、材质、漆艺与断纹进行考订,辨识出几者之间的关系,并依据其结果分期断代或评定优劣。但近世大量的实例表明,关于古琴漆艺与断纹之间的关系,未必可以厘定得如此绝对。
古琴断纹受髹漆工艺的影响很大,但两者之间实难找出固定的因果关系。事实证明,未必非老琴才可起断。有些新琴,由于所调漆灰中大漆的含量很少,面漆又薄,所以极易发断,甚至有一些新琴在未斫制完成之前,就已出现大蛇腹的断纹。而有些老琴,因其漆灰调和得当,琴胎坚固,即使琴龄较远,也不会有断纹出现。
根据传世的古琴考证,古琴的年代与断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似古代文献中记述得那般明确。欧阳修说唐琴皆有蛇腹断,将其看作唐琴的表征,但据实物所证,宋代也发现过通体蛇腹断的古琴,甚至明、清两代的一些古琴上,也有局部呈现小蛇腹断纹的现象。据此可证明断纹未必是某一个年代的固定产物。此外,一些古琴的作伪者,运用火烤继以冰雪相激的方法,或将蛋白调入漆灰中再甑蒸干燥,也可制造出各种仿古的断纹。这些行为虽然是刻意的伪造,但也证明了断纹可在不同条件的作用下出现于任何时期。
断纹的发生是一个缓慢递增的过程。它与古琴的木质、调灰工艺、上漆手法、表漆的厚薄、弹奏的方式、后天的保养以及经历的岁月皆息息相关,充满着无法预知的偶然性。
因此,与其汲汲营求于断纹的鉴定价值,不若以欣赏的眼光和审美的心灵,去领受古琴的漆艺与断纹中那份质朴怀淳的美感,沉浸在古琴醇雅的泠音及其天工巧作的髹饰工艺之中。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