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为什么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茶就是生命

为什么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茶就是生命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茶马互换,各取所需
 
 
        一直以来,古代朝廷对于少数民族的控制,一个是盐,一个是茶。这两种物资是禁止走私的。朝廷安排专门的官员负责盐、茶事务,并制定了严格的专卖制度。
 
        盐还好一点,少数民族有些地方有盐水湖、盐矿,可以获得一部分。茶是没有其他渠道获得的,高原寒冷的地方基本不产茶,只有官方单一的供应渠道。
 

 
        茶法的推行始于唐朝,最初是吐蕃请求茶马交易,政府答应互换的初衷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到了宋朝,茶马交易制度日渐完善,从经济利益过渡到军事利益。明朝建国后,为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也极为重视茶马法,努力以茶换取更多的马匹。
 
 
        为了保证朝廷的利益,明朝的茶马交易是不公平的,“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故意压低马价,抬升茶价。
 
        一些商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不顾禁令,纷纷私下偷贩茶叶,甚至一些边镇的官吏也参与其中。茶叶走私威胁到了朝廷正规的茶马交易,马贵而茶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痛下决心,除了加强管理,对私茶涉案的处罚也更为严厉。
 
        在此风声鹤唳之际,朱元璋的驸马,即安庆公主的夫婿欧阳伦却顶风作案,多次派家奴在陕西偷运私茶,牟取暴利。
 
 
        茶马司官员虽有察觉,却碍于欧阳伦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在一次贩卖私茶的过程中,欧阳伦的家奴周保因巡检司的小吏招待不周,对其大打出手。
 
        小吏气愤之下,向朝廷揭发了欧阳伦及其家奴的恶行。欧阳伦贩卖私茶的行为让朱元璋大为光火,朱元璋决定严厉制裁。最终,欧阳伦被判处死刑,甚至,陕西知情不报的官员也被一并赐死。
 
        从731年至1735年,“茶马互市”一共持续了1000余年。
 
        时至今日,茶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依然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比如产自云南大理的下关沱茶,它主要供给西藏一带的少数民族,属于战略性的供给。
 
 
        供给不到位的话,边疆的人民就会很紧张,藏区人民没有茶喝,日子就过不下去。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对茶的高度依赖。游牧民族是追随着草场走的,哪里有新鲜的草,他们就跟着牛羊一起到哪里。
 
        等到一片草地吃完,又得去寻找另一处水草丰茂之地。这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饮食结构以肉类、奶类为主,很少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
 
 
        汉民族是有瓜果蔬菜吃,不喝茶也没关系。少数民族不喝茶则不行,七天不喝茶,他们就可能因维生素缺乏而得败血症,是会要命的。
 
        所以对他们而言,别的食物少一点没关系,但不能没有茶,茶是生存下去的必需品。
 
        而且,对少数民族而言,瓜果蔬菜既不容易获得,也不方便携带。为了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少数民族找到了一种最经济最简单的替代方式,那就是喝茶。
 
 
        为此,紧压茶可能是最佳解决方式。紧压茶可以做成砖茶、沱茶、饼茶等各种紧压形态。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体积小,方便运输及携带;二是减少与空气接触面积,防止陈化。少数民族对茶的原料级别要求不高,带有茶梗也没关系,只要能保证茶里面的茶多酚、维生素、茶多糖等有效成分的最大存留即可。
 
        不管供给其他地区的茶价格涨了多少,下关茶厂供给藏区的茶是不涨价的,直到今天,下关茶厂销往西藏的紧茶还是每公斤18元的价格。国家对这一部分是有补贴的,因为茶不单单是茶,它还是特殊的事关边疆稳定的战略物资。
 

(资讯来源:赤椒生活)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