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古琴曲 > 失落的道家琴声——卢家炳

曲单失落的道家琴声——卢家炳

本来老琴 2016-09-28创建
《失落的道家琴声》出品人说明
偶然和机遇可能会开启非凡和遗失传奇的大门。卢家炳的录音失而复得,正是如命运的反复无常。已故的特里斯.斯特(Teresa Sterne)在“无以匹敌排行榜”雄踞超过十年,是一位令人敬爱的朋友和同事。直至于2000年不幸离世,她是“阿比特出版社”(world Arbiter)台前幕后的指路明灯。在60年代后期,她创造和引入了“世界音乐”的观念,并因此在音乐上冠以“国际性”的种类,然而命运又一次慢慢沉寂下去。认识她的人都被她广博的学识震惊,在她家里,许多神秘的箱子和大量到处放置的文件----其中记载着她为其曾经编辑的艺术家制作成的回忆录。可惜的是,疾病摧毁了她的恢复力和非凡的毅力。当她长眠之后,我收拾整理她的遗物,她在遗嘱中特别说明把她的文件发往各种不同的目的地,其中发现了几个小盒子中,有几盒录音带,需要寄给那些使她的计划得以实现的人。崔斯(Tracey)曾回想起一盒由年老的达格兄弟(dargar brother)制作的一盒试音带,(杰出的印度dhrupad歌唱家)其传奇内容不大,但意义却无限深远,它们是刚刚兴起的,只是一些小曲目,不足以用以出版,太可惜的一些宝贝,我送给认识的人。另一盒来自香港,由一位来自中文大学浸会学院的美籍教授寄来,我把这些神秘的录音带带回家作研究之用。
中国的音乐文化常常被著名的京剧(戏曲)所支配,流行音乐作为每天的活动背景,然而当真正的传统音乐被放送时,通常被认为是过分高估和缺乏鼓舞的。在其中一个盒子内放着一位充满活力的老人的照片(被作为封面照)在门前的琴台上摆放着几种不同形状的香炉,老人正要他弹奏一种罕见的乐器----古琴。在这些小磁带旁,放着一封充满爱意的电报,其中写道:1970年5月31日
亲爱的斯特小姐(MISS Sterne):
在你3月2日的来信中提到,你想支持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传统古琴的项目在你的“探索者”系列当中,自从那时起,我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并有一些实质的东西给你。
我有一盒录音带,其中第一面是4首传统曲目,第二面是4首原创曲目,是一位家住香港的老琴家所作,我准备寄给你一式两份这些试听带,但没有提供文件证明材料,浪漫的中文文字,所有这些随后送给你。
随录音带附上一张卢老先生的照片,这你可能会考虑作为录音带的封面,并有一些卢收集的明、清时期的古琴照片(彩色)
只要你想要,我的注释内容或可详尽或可简约,因为我现在正在做有关古琴的注释、录音和分析工作。
你所透露有关古琴的录音工作,将会是对国际音乐界的一次颇具价值得贡献,并拓宽了这一领域。由你提供的目录引起相关的兴趣,在这一时期,好的古琴表演是极其罕见的。
如果你决定参与这次录音制作,我们可以讨论相关的条款,然而,倘若你不希望参与这次录音制作计划,请将相关的录音带和照片寄还给我。
谢谢你的支持
祁伟奥 Dale A Craig
我们不得而知TRACEY放弃这项计划的原因,或为什么她却还要保存这些录音带,因为她是极为勤勉和认真的。她为什么这样呢?
那是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布赖。怀利。约翰逊(Blind wille johnson)对这些由明代古琴演奏的音乐第一印象是:在浓密的琴音旋律中,如同看到水墨画在眼前舞动,在琴声中获得生命力,各种各样的自然意境在琴的和声中释放。手指在丝弦上所发出的声音如同琴的呼吸。卢的《雁落平沙》一开始对基本音调的无主题运用,与印度维那琴所弹的RAGA曲调很相似,这使人联想起这种演奏最早源自印度佛教僧侣。
琴直接受佛教徒的影响,其中许多琴师都是著名的僧人,如唐朝的颖师,宋朝的义海和梁渔(音译LIANG YU),当一些佛教人士来到中国,并随之带来了类似琴的乐器,而中国的学者既研究中国的琴又研究这些外来的琴。我们发现,如宋代的著名诗人欧阳修在诗中赞赏知白大师用印度弦琴(可能是印度七弦琴)的演奏。(大约出现在公元1007---1072年)。
古力(GULIK)指出了仪式和自我线化的方面:这使演奏古琴成为一种神秘的活动,一种与神秘力量交流的沟通方式,我认为,这毫无疑问是直接受冥想的影响。
由佛教影响出现的结果是,一首名为《释谈章》的琴曲,表现一种禅定的奇妙方式,一种佛教的戒律。这种音乐的`旋律是纯印度式的,一些颤音和滑音产生了不断的装饰音。这种佛教的咒音的梵乐唱法到今天在中国、日本也有。文字也有记录,相当一部分转录在复杂的梵文里---通常为佛教戒律的语言,正如许多旧式的开篇,向佛,法,僧三宝敬礼一样。
斯特对录音带不刻意的保存,让这种录音能幸存至今。然而与博士祁伟奥在信中日期显示,三十年时光转眼即逝,却只有十八分钟的录音保留了这位稀有艺术家的作品。是他通过琴韵阐明了中国学问的灵魂。
卢家炳在哪里?祁伟奥教授在哪里?不断与他的同事联系也毫无结果,学院的同事提供有出入的线索,然而可以确定祁伟奥博士离开香港有30年,可能到了西澳。与杰出的音乐家罗伯特加菲(ROBERT GARFIAS)谈论此事,他提供一位在香港的同学,其建议联系在香港的唐健垣教授和唐世璋(JOHN THOMPSON),一位琴家,学者和研究者。他的网址是[www.johk.com/userpages/thompson]。他有大量古琴的资料。
为了研究古琴的方便,打了许多电话,祁伟奥第二天早上从北加利福尼亚洲打来电话,他担心没有卢家炳的录音幸存,他建议我联系三蕃市的中国文化中心,因为那里有卢家炳的手稿和遗物。但在档案管理处的搜寻是徒劳无功的,正如由祁伟奥八年后寄存的手稿不知去向一样。
再次听到这些70年代的录音带时,祁伟奥写道:“现在我可以再一次确定他是一位几乎在完全隔离状态下获得成就的大师。30年之后,我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倾听这种与印度锡塔琴相类似的音乐,这种纯粹的琴音体现了丰满和富于表现力的内涵,难道这种象钟声一样的琴音不美妙和谐吗?
“我找到了一些卢家炳所弹的曲目:《归去来辞》,《平沙落雁》,《凤鸣丹山》,《释谈章》,(传统曲目)《月下吟》,《孤鸿》,《逍遥游》,《午夜焚修》(卢家柄的自作曲)。它们在1970年3月至5月灌录而成,其中4首在录音带上,我寄给你的朋友,我现在不知其余4首在哪里。我猜想我的`太太把它们从澳洲带到落杉机了,多么大的遗憾啊!”
祁伟奥博士在他的阁楼中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三寸长磁带,有《水仙》和《碧云深》。唐世璋(JOHN THOMPSON)有一盒质量很差的录音带,因为这盒录音带是1971年在卢家炳家中录的。其中包括古力(GULIK)推荐的《释谈章》。其中仅两首可以收录。其中的`都收复无望。有一盒中有1971年在香港港九大会堂表演晚会上,卢家炳的独奏表演,这是祁伟奥再次检查自己的阁楼而发现的,所以祁伟奥相信这一次是卢家炳本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公开的表演。唐健垣教授回忆到卢家炳在古琴发展史上虽然仅有一次公开演出,可惜没有录音。
卢家炳享年84岁,(至1981年)根据唐健垣说,他的家人自他去世后或在加拿大或在美国定居。我们希望这些磁带,包括他的私人藏品得以公诸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音乐。
有迹象表明卢家炳是如何走上弹奏古琴之路吗?祁伟奥写道:“不,他从来没有提起过,但我认为他是自然而然的,作为一种智慧和道德约束,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会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选择了古琴,还是古琴选择了我?这个问题也许他也碰到过。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只在公共场合演奏了一次,我想是因为我的热情和我们的友谊促成的。而且他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但他已垂垂老矣,想给更多的听众最终留下一些东西。”
以下由祁伟奥博士所写的文章(即广州音乐家---卢家炳),是对他的作品以及对这种独特乐器感兴趣的人所作,其目的是通过卢家炳的琴音表达一种道家思想。
卢家炳的传奇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琴家,如郑隐荪(zheng ying sun)和徐元白一样,是一个少有的例子,他们两人的作品在40年代录音带和唱片里有保留。查阜西是一个杰出的琴家,他正是这种独特音乐的记录者,他在 1946年至1948年作为一个高级空军飞行员到达美国,并且从中国广播电台带来了这些公开的录音资料。他回到了中国,并拒绝了蒋介石邀请其加入台湾空军。为了表彰他投诚的义举,毛泽东政府准许他从事有关古琴的出版研究工作,并委派他负责整理琴谱工作。
-----Allan Evans(艾伦 爱瓦斯)2001年
翻译---李永欣 润饰---许海帆
展开

古琴曲列表 12个

曲名 艺术家
水仙操(1) 卢家炳
月下吟 卢家炳
孤鸿 卢家炳
午夜焚修 卢家炳
归去来辞 卢家炳
碧云深 卢家炳
平沙落雁(1) 卢家炳
水仙操 卢家炳
平沙落雁 卢家炳
渔樵问答 卢家炳
释谈章 卢家炳
长门怨 卢家炳
×
商品封面

亲爱的用户,请购买国琴曲栏目课程后

试听/下载对应的伴奏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