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戴上耳机,
点开1956年录制的“老八张”,
吴兆基指尖的《石上流泉》漫过耳际时,
是否想过
——这穿越已久的琴声,
如何找到那位懂得欣赏、愿意倾听的知音?
答案就藏在苏州湾的端午夜:
2025年5月31日,
七大古琴流派、八大世家齐聚一堂,
“老八张”演奏家后人
用一场“家学·琴传”音乐会,
让古籍里的琴谱真正活过来。
家学·琴传
七大流派 八大世家 十年之约
——古琴世家联谊会十周年专场音乐会
🕑【演出时间】
2025年05月31日(端午节)19:30
🕑【演出时长】
约11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以实际演出为准)
☑【演出地点】
苏州湾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
680/480/280/180/100
☑【早鸟优惠】
全票档可享6折优惠
早鸟折后价
408/288/168/108/60
扫码即可购票
琴弦上的“文物级录音”:
一场跨越时空的救赎
1956年的中国,古琴已濒临失传。当录音组扛着笨重的钢丝录音机走遍全国时,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琴人。
“再不录,就永远消失了。”
在古琴名家查阜西先生的率领下,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古琴调查组,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历时数年走访全国21个省市,访谈86位琴家,最终精选22位各派顶尖琴人的演奏,汇编成收录270余首琴曲、总长1500多分钟的《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
钢丝录音技术虽受动态范围局限,且磁性介质易氧化、断裂,但其忠实捕捉了琴家演奏的原始风貌与技法精髓,成为当时珍贵的音频保存手段。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
这套CD共八张,因此被世人成为“老八张”。这些杂音明显的“原生态”录音,却成了后人触摸传统的唯一桥梁。
正如琴学家林友仁所言:
“老八张是古琴的《史记》,
记录着文人精神的最后一次集体亮相。”
这八张CD中囊括了广陵派、九疑派、吴门派、浙派、梅庵派、泛川派、蜀派等九大古琴门派的经典之作。短短1500多分钟将广陵派之豪放、九疑派之清寂、吴门派之典雅、浙派之婉约、梅庵派之灵动、泛川派之苍劲、蜀派之奇崛尽收其中。
“老八张”曲目
参与录音工作的是喻绍泽、吴兆基、张子谦、刘少椿、徐立孙、顾梅羹、关仲航等近现代古琴大家,他们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成员介绍
(点击查看大图)
在当代,古琴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被赋予新的意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灵魂伴侣”,也是现代人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从喻绍泽的《佩兰》,到吴兆基的《石上流泉》,从张子谦的《龙翔操》,到刘少椿的《樵歌》,从徐立孙的《捣衣》,再到顾梅羹的《流水》,关仲航的《渔樵问答》。这些经典传世名曲共同串联起古琴文化的千年脉络。
"家学·琴传"古琴世家联谊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十年间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剧院,所到之处皆获观众与琴友一致好评。他们以家族琴脉为纽带,将"老八张"经典曲目作为核心传承,向世人展现古琴艺术血脉相传的多样魅力。古琴艺术以家族为细胞、琴音为血脉,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老八张"是传统的凝固,而"家学·琴传"则通过巡演为其注入现代活力,二者共同演绎着古琴的永恒魅力。
百年薪传,以琴载道。如今“老八张”中七大流派的后人齐聚,共同续写中华琴脉的多元华章。
他们之中有的几十年潜心磨练琴技,如今已是当今古琴界的中流砥柱,有的自小接受家学古琴文化熏陶,成为古琴界栋梁之才。
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家族流派的杰出代表。
他们将以家族世代传承的琴艺为我们演绎跨越时空的经典曲目,展现古琴艺术的深邃与灵动。
六十五年前
“老八张”为古琴艺术
按下“保存键”
六十五年后
这场音乐会正在书写
“播放键”后的新章
传统从未离去
它只是以更庄严的方式传承
5月31日
让我们在苏州湾聆听
三千年琴脉
如何在当代人的掌纹中
继续蜿蜒
END
👇更多推荐👇
《国风雅韵·鼓乐齐鸣》
2025苏州“最炫民族风”交响音乐盛宴
- THE END -
编辑 | 苏州湾大剧院
资料来源 | 团方&网络
*相关照片均为以往演出现场,仅供参考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