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师抚琴,格调高古,颇具传统文人儒雅澹泊之骨气,于清微淡远中含有无尽之意味。其指法功夫已达“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的境界。尤以“右手勾挑”、左手“吟猱绰注”最为精妙,最为琴人所仰慕并欲习之。评论界认为吴先生的演奏“流露出如工笔画般之细腻有致、秀丽婉约的清新风格。为时下急噪的生态环境中,留下一片恬真的境地。
吴钊《鸥鹭忘机》
用琴:宋琴 云鹄
蘭幽学堂自2019年开办首届【吴钊先生师承班】,已经连续开设六届,许多琴友看到参加师承班学习的朋友取得的进步和收获,迫切要参加学习,一直在等待新一届师承班开课,并多次希望学堂将这个心愿传达给吴钊先生。九旬的吴钊先生决定开设第七届【吴钊先生师承班】,以满足大家对传统古琴系统学习的强烈愿望!感恩先生的大爱!
壹.
【吴钊先生师承班】是吴先生总结自己多年弹奏心得,结合音乐史及古琴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整理出来的一套教学体系,尊重原汁原味的传统古琴技法,讲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提升艺术审美,是吴先生对古琴艺术和古琴文化之精华传授。
贰.
【吴钊先生师承班】课程适合:
注重师承体系学习的古琴爱好者和专业人士
有一定文化学识及音乐素养的零基础古琴爱好者
有一定演奏水平的古琴专业学生及古琴老师
左右滑动,查看往期回顾
在往届【吴钊先生师承班】的学习中,不乏从未接触过古琴的学生,开指启蒙得明师指导,可以得其章法规范学习。更多的是已经学习古琴十余年或自己开设琴馆的琴友,在演奏时遇到了瓶颈,来到课堂中溯本求源、完善学习,得到系统的提升。
吴钊先生师承班
各届学员谈学习感受
叁.
吴钊先生师承班
•
✦
✦
•
初学琴者,如一张白纸,写什么即是什么。写得其法,即成文章。若胡描乱画,不仅混乱无成,改之亦甚难。学琴当拜严格之师,方能打牢基础,即是为己负责。盲目自学者,基础稀松混乱,后则多伤于自大。
师承班教学理念是传统的古代思维模式教学,教学方式是现代的。吴先生认为古代曲目是古人思维体现,从中可以感受古人严谨的态度和审美观,需正知正见地去解读古人留下的古琴文化及指法详解。
吴钊先生师承班授课日常
肆.
1
左右手基础指法学习
通过右手“勾”、“挑”及左手大指、名指触弦在学习并整理指法,是课程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后续的琴曲演奏都离不开基础指法学习。
2
《仙翁操》
通过学习左右手基础指法之后,用《仙翁操》训练“间勾”、运指及音准。
3
《秋风词》
通过这首曲子规范、整理指法,将指法学习直接融入到曲目中讲解,在曲目中训练基本音准。在初学时就通过古籍原文了解原汁原味的传统指法中如何区分“吟”与“定吟”等技术处理。
4
《归去来辞》
曲目中有大段的泛音,通过掌握泛音演奏方法从而弹出充满“颗粒感”的金石之声。学习琴曲中如“飞吟”等曲谱中不常见的、需要细致讲解的指法,感受散板节奏。
5
《阳关三叠》
查阜西先生亲传曲目。学习如何用传统文人的方式表达“哀而不伤”的浓烈情感,在琴曲基础框架旋律中掌握轻重缓急的对比之美,且充分感受学习吴钊先生特色的左右“吟”、“猱”指法。
6
《普庵咒》
查阜西先生亲传曲目。在《普庵咒》中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的基础指法,吴钊先生将会细致拆解、逐一讲解,这些老师手上的“小动作”往往才是精华,学到了这些“小动作”才能弹出曲子的韵味,这些原汁原味传统技艺非当面指点、系统授课不能学也!
7
古琴演奏古典文献讲座
共有三次古琴实用美学讲座:
1)主题讲座——《怎么学好古琴》;
2)古典文献导读——《琴学粹言》:右手纪要、左手纪要;
3)经典学术论文导读——《我所使用的记谱方式》、《中国琴乐声韵的结合与变化》。
由吴钊先生选出适合学员目前阶段阅读的文章并进行导读,旨在学习传统曲目的同时通过上述内容丰富古琴文化及审美,学术的学习对技法提升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8
琴器品鉴、藏琴品鉴
共有两次琴器讲座:
1)琴器品鉴——什么是好琴;
2)藏琴品鉴。
“什么是好琴”一直都是长期困扰琴友们的话题,届时将会通过名师讲座及学员实际触摸演奏,让大家解决这些困惑。
吴钊先生
师承班
凤凰新闻 吴钊先生师承班授课日常
伍.
1
授课教师
吴钊,古琴家、音乐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35年出生于苏州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接受中西教育。中学时即从琴坛领袖査阜西先生学习古琴,后入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古琴国手吴景略先生习琴。1959年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随从音乐史家杨荫浏先生研习中国古乐史,后为音乐史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出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琴会”第一任会长,兼全国业余古琴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任。
近七十年的学术生涯,吴钊先生在民族音乐学、古乐史、琴史、古琴美学理论、琴谱版本学、琴器鉴定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主要论著及代表作品有:《中国音乐史·图典版(融媒体双语本》、《绝世清音——中国琴与琴乐》、《中国音乐史·图典版》、《中国音乐史略》(合著)中文版与日文版、《绝世清音》(古琴概论)、《中国古代乐论》(合编)、《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古琴珍莘》(主编)、论文集《古乐寻幽》及《琴曲集成》30册的整理等。古琴演奏方面,曾出版《古琴基础教程》及古琴演奏专辑《忆故人》、《汉宫秋月》、《山居吟》等。
吴钊先生的演奏,着力于内在意境情趣与韵味的表达,具有浓郁的传统风韵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吟猱撞逗分明、多变,更是准确诠释了“琴中有无限滋味,玩之不竭”的古语。
曾先后应邀在美、法、德、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或举办演奏会,并在香港文化中心(2003)、北京国家大剧院(2011)、中山公园音乐堂(2016年)、中山公园音乐堂(2020年)等举办古琴独奏会。曽荣获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4年《山居吟》获第24届金曲奖之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2021年7月《中国音乐史·图典版》获得中国出版最高奖 ——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全书由30多万文字、700余幅精美图片、80多条珍贵音频组成,其中大量的考古出土乐器和著名音乐家演奏的珍贵录音为首次发表。社会各界誉为《中国音乐史·图典版》是一部三重证据的中国音乐史,一部有声有色赏心悦目的中国音乐史。
2
课程助教
吴军,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随父亲吴钊先生学琴,长期在工作学习之余抚琴不辍。近十年来进一步专心精进吴钊先生的琴学技艺,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古琴演奏及交流活动。现为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吴钊先生师承班助教。
林辰宇,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硕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琴歌艺术”指导教师,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古琴公益基金发起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委会会员。古琴师承古琴家、音乐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系统学习传统古琴演奏及古琴文化。
3
上课地点
北京蘭幽学堂·劲松非遗会客厅
北京市朝阳区农光里37号楼
(劲松地铁站C东南口步行280米)
地图搜“劲松非遗会客厅”即可
4
咨询及报名
1)咨询及报名电话:
13811405351 蘭幽学堂王老师(微信同号)
18611553775 蘭幽学堂小蘭幽(微信同号)
扫描二维码 | 添加小蘭幽
● 微信号 : xiaolanyou2017 ●
联系电话:18611553775
2)扫码填写报名表
报名者可在招生简章发布后,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预报名;审核成功后在48小时内完成缴费手续,缴费成功即代表报名成功;
3)缴费须知
由于名额有限,审核通过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报名,不预留名额。
6
友情提示
1)课程按照报名先后顺序进行录取,额满即停止招生;
2)因名额有限,学员报名成功确认缴费后,在开课后中途个人原因无法参加学习者,不予退还费用,因此学员请考虑清楚后再报名缴费;
3)为尊重知识产权,课程期间请勿拍照、录音、录像,一经发现将终止学习;
4)师承班课程学习,请学员按照教学计划按时上课,私自旷课不予以调课,可找助教老师补课(课时费用另计);
5)外地学员食宿及交通费用不包含在学费内;
6)学员上课期间无需自带琴,蘭幽学堂提供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古琴供学员使用。
传统是一条河流,源远流长,
我们愿徜徉其中,一起践行、共同传承。
求精、高质,我们会一直坚持!
-THE END-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