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琴音漫过晨光,洛美大学孔子学院在7月4日上午9:30,化作一片流淌着千年东方意韵的“声之海”。一场精心筹备的古琴音乐雅集在此间悠然启幕。这不仅是一场视听交融的音乐盛宴,更是洛大孔院古琴班自2023年11月破土萌芽,历经三期耕耘后,结出的第一串丰盈饱满的“艺术果实”。学员们指尖流淌的,是学习的印记,更是文化薪火相传的动人回响。
上篇:古韵回响· 千年遗音觅知音
雅集以“古韵回响”为序章,引领听众穿越时空隧道,触摸中华古琴艺术的灵魂。学员罗子灵以一曲《寒夜》琴歌弹唱开场,空灵的嗓音与古朴的琴韵交织,仿佛寒夜中悄然绽放的幽兰,瞬间涤荡了尘嚣。詹秋怡指尖轻抚,《虞美人》的婉约情思如泣如诉,低吟浅唱间,道尽千古红颜的哀愁。朱一凡带来别具匠心的《沧浪歌》与《沧海一声笑》,古调新声的碰撞,宛如历史长河与现代浪潮的奇妙共振,激起满堂喝彩。小星演绎的《凤求凰》,琴声清越,歌声真挚,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千古佳话在琴弦上娓娓道来。
何沐与朱一凡的《酒狂》则大胆破壁,古琴的深邃旷远与吉他的自由奔放同台共“狂”,演绎出跨越东西的洒脱不羁。佳玥再次诠释《寒夜》,不同的演绎赋予同一首曲目别样的气质,如同寒夜中另一束皎洁的月光。何萍的《湘妃怨》,琴音哀婉低徊,似斑竹泪痕,诉说着湘水女神的千古幽怨。何沐抚琴,詹秋怡吟唱《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离情别绪在琴歌中层层叠叠,道不尽故人远行的依依。上篇以曾乐嘉老师(古琴)与学生撒木(中国鼓)联袂献上的《离骚》结尾。琴声如屈子行吟,磅礴激越;鼓点似江涛奔涌,撼人心魄。古老的诗魂在琴鼓和鸣中磅礴再现,为上半场画下荡气回肠的休止符。
中篇:弦传薪火· 耕耘结硕果
中场环节“弦传薪火”是温情与荣光的交织点。两段精心制作的古琴班视频,如时光胶片般回放学员们从初识七弦到登台献艺的点滴成长,记录下师生共谱的“琴路历程”,说出学员们的学琴心得体会。
随后是庄重而喜悦的结业证书颁发仪式。各班老师走上舞台,为所有顺利完成本阶段学习的古琴班学员授予结业证书。每一份证书,都凝结着汗水与热爱,是对坚持的礼赞。更激动人心的是荣誉证书颁发。中方院长谭代龙与中非风驰(多哥)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学军先生共同登台,为在古琴学习中表现卓越、进步显著的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这一刻,掌声雷动,不仅是对过往勤学的嘉许,更是对文化传承未来的深切期许。琴艺的星火,在这一刻被郑重地传递与点亮。
下篇:声贯东西· 和鸣谱新篇
下半场“声贯东西”则开启了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音乐环球之旅。林晓文老师以一支《一条大河》古典舞率先登场,舞扇轻扬,身韵流转,东方山河的壮美在舞步间流淌。轻松活泼的吉他弹唱《对面女孩看过来》,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青春的旋律无国界。法式香颂《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在钢琴、小号与人声的协作下,流淌出塞纳河畔的浪漫风情。学生赵娜和黄兰新献上原创歌曲《我们的歌》,青春的旋律与真挚的歌词,唱响属于他们的独特乐章。
风靡全球的《鱿鱼游戏》插曲《转圈圈》以小号演奏搭配动感舞蹈的形式惊艳亮相,紧张刺激的旋律转化为活力四射的舞台呈现。经典反战歌曲《Bella Ciao》(啊,朋友再见)由双小号引领,四人合唱演绎,激昂的号角与和声传递出和平的强音。八人合唱《明明就》以温暖的和声,诠释了流行音乐的共情力量。王丽、王佳忆带来的《我的梦》采用三语合唱,梦想的旋律在不同语言中交汇,格外动人。雅集在水平班四年级学员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合唱《微微》中圆满落幕。“微微晨光点亮这喧嚣世界”,清澈的歌声唱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为整场演出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光明的句点。
琴音未绝· 余韵悠长
这场古琴音乐雅集,是洛美大学孔子学院深耕文化沃土、推动人文交流的生动注脚。从纯粹的古韵回响,到中场的薪火相传,再到下半场声贯东西的多元碰撞,洛大孔院以古琴为舟,以音乐为桨,在非洲西海岸深情讲述中国故事,热情拥抱世界旋律。古琴的丝弦,不仅拨动了洛美学子的心弦,更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声之桥”。期待下一期古琴班,奏响更动人的文化交响!
图文:李浩田 张亚东 曾乐嘉
初审:刘璐
终审:谭代龙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