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广陵泰斗与一代箫神琴箫联璧,成就这张珍贵古琴名盘!

现存的古琴中,有多少曾沐过明朝的晨风夕露,赏过清朝的秋月春花?


又有多少,曾令人文墨客为其倾倒,令帝王将相追逐珍藏?


五百年明代古琴珍品“惊涛”,外观为仲尼式,通体细蛇腹断纹,音色清、亮、透、润,泛音轻灵清越,散音沉着浑厚,按音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具有金石之声。背面肩项间刻着狂草“惊涛”二字,龙池旁以行书刻有《蝶恋花》词一首,是传世古琴之中的珍品。


undefined


在录制这张《古琴惊涛》专辑的时候,广陵派琴家泰斗张子谦所使用的正是明代的古琴“惊涛”,是1948年张子谦连同其他七张琴,花费三千大洋一同在上海购得。张先生以自己的智慧与刻苦钻研,为琴坛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也以自己炉火纯青的琴艺,成为了广陵琴派的代表。



广陵琴派

古琴艺术(广陵派),于2008年(第二批)公布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Ⅱ-34,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古琴艺术(广陵派)为我国文化财产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作出贡献,因此,为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扬州市文化馆于2008年正式认证公布古琴艺术(广陵派)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扬州一带,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广陵派的地域风格和流派特征在唐宋时期逐渐显露,明末清初,徐常遇编著的《澄鉴堂琴谱》标志着广陵琴派的成熟,广陵派古琴在演奏时讲究“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广陵派琴曲则讲究“南北相融,音随意走”。于1932年,广陵琴家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樁、胡滋甫等正式创建广陵琴社,使广陵琴派以团体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渔歌》、《樵歌》、《昭君》、《龙翔操》、《梅花三弄》等均是广陵派独具特色的代表曲目。


以张子谦为代表的广陵琴派则以跌宕不羁见长。张子谦的演奏格调高古,指法凝练而奔放,意境豁朗而深邃。把“情”与“意”融汇在自己的演奏中。以其代表曲目《龙翔操》为例,“它的节奏,通体都用跌宕。结构非常紧凑。分开有时三五乐句或七八乐句成一段落,合起来全曲又一气呵成。有细密处,也有奔放处。圆转随意,收放自如。” 张老的演奏,正是在这种多变的、别人听来似无固定节奏的音乐天地中驰骋,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处理得丝丝入扣,使整首乐曲听来确有“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之感。



张子谦

undefined

1899年农历8月29日,张老出生于江苏仪征。早年父母双亡。7岁入塾,塾师即广陵派琴家孙少陶先生。13岁时伯父为他买了一张古琴,和两个堂兄弟正式拜师,跟随孙先生学习古琴。从入门琴曲《仙翁操》开始,经过刻苦练习,几年的工夫,广陵派名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已弹得出神入化,孙先生当时赞之曰“还有点天才”,甚至说“我不如你”。 张老的古琴艺术世界,精深博大,引人窥探。


张子谦先生23岁(1922年)离开家乡,到天津中孚银行做事,一干便是五年,期间不得不中断抚琴。此后他来到上海,“甲戌(1934年)秋,获交修水查阜西、庐陵彭祉卿两先生,同居浦左,朝夕聚晤,弦轸乃无虚日。”在当时的琴坛便有了“浦东三杰”之称。查阜西善弹《潇湘水云》,琴界人称“查潇湘”;彭祉卿善弹《渔歌》,有“彭渔歌”之誉;张子谦善弹《龙翔操》,被誉为“张龙翔”。


1936年,他们崇尚明代琴家严天池创立虞山琴派和发展古琴艺术的功绩,商议创立“今虞琴社”。3月1日,琴社正式成立于苏州。浦东春江路17号张子谦的住所,便成了今虞琴社在上海的地址。从此,先生在工作之余,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古琴事业上,这从他所撰共十册、百余万言的《操缦琐记》中可见一斑。


六十余年来,在张子谦先生的倡导推动下,今虞琴社挖掘整理了一批古代优秀琴歌,成绩斐然。1986年曾出版《今虞琴歌》,获海内外琴人的一致好评。


在这张《古琴惊涛》张子谦老先生还有一个琴箫璧合知音——“一代箫神”戴树红长期张老进行合作为了发掘整理蕴藏在古琴音乐中我国古代艺术花朵里的精华十年如一日追随张老学琴充分领略古琴的奥秘中那些妙不可言非常微弱的信号通过洞箫演奏恰如其分放大张老演奏相得益彰



戴树红

undefined

戴树红先生,亦名箫吟,别名琴痴。中国当代知名洞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笛子专业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今虞琴社理事,并应聘为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技术顾问。五十年代末,毕业与上海音乐学院,并留院任教。曾师从国乐前辈金祖礼老先生学习江南丝竹名曲及昆曲道腔音乐,六十年代初加入今虞琴社,因受老一辈琴家的熏陶,对我国传统古典音乐早已颇深。除从事笛子教学外,更精于洞箫的演奏,对振兴与弘扬濒临失传的洞箫演奏艺术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一代箫神”之称。


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尤以古琴音乐为代表,一向有唱奏合一的传统。张子谦先生十分注重传统琴歌的挖掘、整理和新琴歌的创作和发展,张老曾坦言:“余对于弦歌向来积极,颇思独创一格,发挥古典音乐唯一之精神”。


而这张《古琴惊涛》作为张老珍贵的遗作,收录张老以八十五岁高龄演绎卓绝之古琴名曲《龙翔操》,完美音色与广陵泰斗风采尽显,一曲倾国。这张专辑也由著名录音师吴天池为专辑亲自操刀录音,不但绝佳还原了演奏的真实度,更还原了演奏录音现场的情况。



吴天池

1934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5年投考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后转入管弦系大管专业。1978年起从事录音工作,先后主持管理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音带制作部、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上海音像编录部及该公司音乐教育制作中心等工作。

1986年在中国大陆先使用PCM数字录音技术,至今已在国内外出版了约三百小时的音乐作品CD。曾发掘、抢救了大量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吴先生是华人世界极少数同时精通音乐与录音专业的双料专家。吴氏尤其擅长单点身历声录音(即只用一支立体声话筒),其作品令闻者有如身临音乐会现场,加之他音乐知识渊博,对中外乐器法、配器法深有研究,其录音的保真度、音乐性达到极高境界,所录音乐深受出版界与广大爱乐者的赏识、欢迎。

国乐大师系列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挖掘民族音乐宝矿,记录这广袤土地上的音乐传奇,民族音乐厂牌印音乐倾力推出国乐大师系列,传承中华文明,邀请众多国乐泰斗级宗师,挟名琴绝技,经典演绎倾城倾国旷世之音。

系列囊括古琴、二胡、高胡、箫、笛、琵琶、古筝、唢呐、埙等乐器,每一篇目都将精挑细选,只为听众带来一场国乐盛宴。空阶滴水,暗染菊香,琴坐弦翻,流韵铮铮……名琴、名家、名曲,尽显我华夏民族之传世古韵!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