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印象百戏 点亮戏曲之美
生活,本该风雅!2025·印象百戏 Beautiful way of life 2025·Kun Style __ 生活之美,回歸日常 ▼ 若你向往 “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 的古意 若你想聆听“苏州文脉,青春琴音”的对话 2025年12月06日,午14点30分, 不妨着一袭素衣,踏阶前月华而来 —— 在状元府第的千年光影里, 让七弦清音洗去尘嚣, 赴一场属于姑苏、属于新声的知音之约。 《山居吟》琴箫合奏/据《蕉庵琴谱》 演出:梅旸、李航 《流水》古琴二重奏/古曲、吕黄编配 演出:方静宇、翟忻来 《捣衣》古琴独奏/据《梅庵琴谱》徐立 孙传谱 演出:梅旸 《秋鸿》节本古琴独奏/据《五知斋琴谱》张子谦传谱 演出:方静宇 《白蛇串烧》古琴独奏/现代曲目、梅旸移植 演出:梅旸 《梅花三弄》琴箫重奏/据《琴谱谐声》吴景略传谱 演出:翟忻来、李航 《广陵散》古琴独奏/据《神奇秘谱》管平湖打谱 演出:方静宇 《梅园吟》古琴独奏/许国华、龚一曲 演出:翟忻来 梅旸 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古琴演奏家、博士生导师戴晓莲教授。入选第五批“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会员、马鞍山市古琴协会副会长、无想琴社社长。 8岁音乐启蒙于二胡,先后师从江苏省非遗传承人葛勇;上海音乐学院博师生导师戴晓莲教授。多次参加全国古琴学术会议及名家音乐会,曾赴新加坡、法国等地演出交流;在“国韵杯”、“白玉兰”等古琴专业赛事展演中荣获金奖。参与编写《上海古琴百年纪事》、《上海音协古琴考级曲集》、著有《古韵今声·古琴曲集》等。 方静宇 本、硕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古琴演奏家、博士生导师戴晓莲教授。 2024年通过全国选拔荣获文化部最高奖项——文华奖,成为上音古琴专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荣誉。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奖学金,连续入选"音才助飞"优秀学生计划,担任"泠然音生"古琴团队核心成员,出版了个人演奏专辑《静听琴声》。还曾在“敦煌杯”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等多项专业赛事中斩获最高奖。致力于现代作品演奏手法的创新探索,在“敦煌杯”古琴室内乐新作品比赛中斩获演奏一等奖。成功举办多场“缦吟流觞”个人专场音乐会,并赴新加坡、西安、杭州、苏州等地参加音乐会和艺术。 翟忻来 本、硕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古琴演奏家、博士生导师戴晓莲教授,现为乐林琴苑-幽鸣琴社社长、艺术总监。 曾在第三届“华音杯”国际音乐大赛全球总决赛(美国旧金山举行)获金奖、江南地区青少年器乐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新加坡古琴艺术节-首届“和乐杯”国际古琴邀请赛专业组银奖。 参与《上海百年琴史》、《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琴考级曲集》等书籍的出版;在苏州及周边地区积极开展琴事活动:首批担任苏州文广旅局“江南艺周末”专聘古琴教师;先后策划“琴韵姑苏——古琴艺术节”、“时空的镜像——《琴书密码》分享会”、“乐见古今、琴韵悠长——金秋十月草坪音乐会”、“清音绕梁——苏州状元府青年琴家音乐会”“古韵今辉——姑苏琴会专场音乐会”等活动。 现担任苏州苏州民管古琴学会副会长,苏州市职工文体协会民乐专委会会长、苏州市姑苏区古琴艺术研究学会会长等职位。 李航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演奏(竹笛)专业硕士。 1997年生于上海,6 岁习笛,2005年跟随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教育家鲍敖法先生学习。2008年拜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詹永明教授为师系统学习竹笛。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随青年笛箫演奏家毛宇龙先生习笛。2015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2019年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詹永明教授。 在校期间,担任“笛声赋”竹笛室内乐团新笛首席、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笛子声部长,参加乐队合奏及重奏等各种重大演出活动与音乐节艺术节活动。2018 年 3 月,举办“海上竹韵”个人笛子独奏音乐会。2021年4月举办“笛韵”竹笛硕士个人音乐会,11月举办“听雪”竹笛硕士毕业音乐会。在校期间,在海内外竹笛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山居吟》 此曲乃宋末元初琴家毛敏仲创作的独奏古琴曲,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著的《神奇秘谱》。该曲通过空山蝉鸣、落花小阶等自然意象营造山居意境,音调恬静苍古,节奏跌宕起伏,传递出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多部琴谱记载其演奏技巧要求较高,强调深味方能领会闲逸稳健的风格。乐曲融合诗书画茶等元素,体现了古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流水》 《流水》中国古琴名曲,引出一段俞伯牙与钟子期脍炙人口而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拨动着今人的心弦,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由上海音乐学院吕黄教授编配为二重奏,两把古琴交相呼应,将山涧小溪潺潺,瀑布飞溅的各种泉声,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细流出山入洪流,汹涌澎湃,最终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当的气势。此曲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 《捣衣》 此曲相传是唐代潘庭坚所作古琴曲,因取材于古代妇女秋夜捣制冬衣的劳作场景得名。该曲以戍边将士妻子的视角展开,通过十二段式结构层层递进孤寂、思亲、忧急等复杂情感,形成"感秋风而捣衣-伤音信杳然-寄塞北寒衣"的叙事脉络。《枯木禅琴谱》等强调“音节哀思”“怨而不怒”的闺怨主题 ,但是本次演奏的梅庵派版本,则呈现明快流畅的吟唱风格,曲调慷慨激昂,首尾一气呵成,一展女儿英雄之情而不失其正,为富有民族性之音乐。 《秋鸿》 秋鸿全曲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标题及歌词,与《广陵散》齐名,为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该曲创作存在争议,或为南宋郭楚望所作,亦有传出自朱权之手,通过雁群在严冬即将来临的深秋时节,从北而南的飞行途中三起三落的情景,表现了“志在霄汉”、“游心于太虚”的胸怀。 《白蛇串烧》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传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相遇相恋结姻,后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表现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歌颂,以及对封建势力不合理阻挠的痛恨,1992版的《新白娘子传奇》更是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由梅旸老师将剧中音乐移植并编配指法,用古琴奏出,别有一番韵味。 《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全曲采用循环再现手法,描写梅花静与动的两种形象。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植物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别具风情。 《广陵散》 此曲又名《广陵止息》。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此曲描写的故事是“聂政刺韩王”,主要是表现对聂不幸命运的同情,并对其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琴曲的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梅园吟》 古琴现代曲中的代表作品,由许国华、龚一两位先生作于1978年。通过描绘梅花的风采,傲人绽放的姿态,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虽为现代曲目,却又不失古典婉约之气质。不仅对传统演奏技法有了创新和突破,更是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表现力而受到广大琴人的喜爱。 更多精彩·详询客服
























如今,这份流淌在姑苏肌理中的琴意,正于状元府第焕新回响。这座曾见证状元簪花、文人论道的古宅,今秋将迎来 “流音逐月,琴语新声” 青年琴家古琴音乐会第二期。
当青年琴人执起三尺冰弦,当千年府第的雕梁映着弦上月光,便是吴门琴韵与青春朝气的相撞,亦是苏州文人雅趣在新时代的延续。




青年琴家们携古调与新声而来。指尖轻拨时,烟波似从太湖漫进雕窗,似见洞庭波起;按揉间,侠气混着平江晚风,如闻剑器铿锵;泛音处,清寂恍若山塘晨雾,恍遇雁阵归林 —— 每一道弦音都带着苏州的温润,亦藏着青年琴人的锐气,既有 “松风入弦” 的苍古意,亦有 “新荷滴露” 的鲜活气。



潘世恩自幼聪颖,十六岁应童子试,弱冠之年中举,乾隆五十八年殿试夺魁高中状元,官至军机处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受赏甚多,状元府现存三落五进,大厅即留余堂,曾为潘家当年接待贵宾的礼仪活动场所。 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中路留余堂改建为沉浸式园林小剧场,是首批获得政府授牌的“江南小剧场”; 2023年由印象百戏文旅全面修复改造,现为印象百戏·苏州状元府文旅空间。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