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飞檐悬着隋唐月,曲栏拢着玉人箫。昔者徐子凝挥毫题壁,将扬州月色裁作流芳千古的诗笺,今特备焦尾清泉,邀君共赴二分明月楼,来一场弦上清游,在这里龙翔幽涧,雁落平沙,鹤鸣九皋,飞过碧涧流泉,舞向精彩洞天,春风拂过水仙操的涟漪,化作山水中的一抹温情,醉渔的酩酊,樵歌的旷达,都归于归去来辞的澹泊和静夜的沉思。
“二分明月·广陵琴韵”园林古琴音乐会暨广陵古琴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演出即将在扬州市二分明月楼拉开序幕。邀您且尽杯中茶,袖带广陵音,清风唐宋月,携取二分归。
以琴
会友
演出节目单
1、《龙翔操》 樊继健(广陵古琴学会会长、广陵琴派非遗传承人)
2、《平沙落雁》 周海勋、王兆源(岭南琴派传人)
3、《鹤舞洞天》 茅毅(诸城派广陵派传承人、国礼琴斫制者)
4、《山水情》 赵滢晖(济南沁徽坊琴社社长,济南市文化馆古琴教师)
5、《独鹤与飞》 昝锤炼(南通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梅庵琴派传承人)
6、《春风》 郑可涵(南京建邺区少年宫琴筝教师)
7、《鹤鸣九皋》 孙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古琴专业教师)
8、《碧涧流泉》 谢倬(广州无心斋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岭南派、广陵派传人)
9、《水仙操》 胡向辉(福建省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厦门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
10、《醉渔唱晚》 魏圩(博士、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1、《樵歌》 梅士军(南京移云斋古琴馆馆长、梅曰强纪念馆顾问)
12、《归去来辞》 刘善教(梅庵派国家级传承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13、《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向阳(原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书记)
主持人:石翔
嘉宾和演奏曲目介绍
樊继健



樊继健,绿绮小筑主人,扬州人氏。九十年代初,拜师广陵琴派第十一代古琴宗师梅曰强先生,习琴三十年。现为广陵老年大学、邗江老年大学、邗江区文化馆、扬州市少儿图书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特聘古琴老师,广陵古琴学会会长,广陵琴社副社长,扬州市琴筝艺术协会副会长,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特聘专家,扬州文化研究所首批特聘研究员,广陵区、扬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主编《广陵古琴》和《广陵琴话》。冯骥才先生评论其弹琴风格:“墨分五色,意韵深长,如宋画”。
《龙翔操》:为广陵琴派老三曲之一。全曲通过轻盈变幻的旋律表现神龙穿云破雾、舒展自如之态,暗合庄子“乘云气,御飞龙”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艺术得意忘形的写意特质。广陵派琴家张子谦评价此曲为“肃穆逍遥,无我有我”。

周海勋


王兆源


周海勋,字长风,岭南琴人。师承岭南派传人、广东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谢倬老师,习琴十四载,期间多次得师爷谢导秀指点。曾求学于岭南传人曾新老师,琴人轻描老师,广陵派传人樊继健老师。弹琴基础扎实,琴风雅正。
王兆源,字一清,岭南琴人,师从岭南派传人、广东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谢倬老师,亦多次得岭南传人曾新老师指点。琴风朴实、刚健爽朗。习琴之余,师从箫界泰斗黄金城教授学箫。时时把玩,勤练不辍。音色细腻,富有变化。
《平沙落雁》:初见于《古音正宗》(1634年),是曲描绘秋江日曛,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孤雁离群,望云山千重,以寄相思之情。该曲通过古琴演奏者的琴声、吟唱声与箫应和的三种声音高低起伏,急徐相间,婉约殷和,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之大美。
茅毅



茅毅,幼承庭训师从祖母诸城派第五代传人高松如,18岁师承广陵派第十一代大师梅曰强,至今操缦四十八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聊城大学与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硕导,孔目湖琴会副会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诸城古琴传习中心主任。2018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国礼琴制作者。发表《音乐大辞典的几处错误》《(梅庵琴谱)的两处错误兼答王永昌君》《(碣石调幽兰)打谱后记》《(潇湘水云)打谱笔记》等文章。2006-2024年出版专辑《松涛》《疏影》《响雪》《洗心》《离尘》《龙吟馆琴谱》《流风回雪》等,专著有《诸城派琴谱集览》(入选2021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项目)。
《鹤舞洞天》:王心葵传谱,据本《玉鹤轩琴谱》(1903),授自高松如先生。初见《琴谱正传》(1561),此曲传为苏东坡所作,传为苏东坡于云龙山作放鹤亭记,余兴未尽,抚弦而著是曲,取其清远闲旷,超然尘垢之外而不污也,尤矣,微矣。此曲矫健涤畅,苍劲而润,为诸城派王心葵先生独有曲目,几乎失传,弥足珍贵。

赵滢晖


赵滢晖,先后师从诸城派传承人朱子易先生,南京艺术学院魏圩副教授。现任济南沁徽坊琴社社长,济南市文化馆古琴教师,山东书城古琴教师,“万千工程”乡村古琴项目主理人。曾多次参与国际古琴交流,如赴捷克参与“中捷音乐艺术节”并担任古琴演奏,并与多所国际高校开展音乐交流活动。
昝锤炼



昝锤炼,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艺术南通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艺术委员会委员、南通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庵派古琴艺术传承人王永昌先生。
《独鹤与飞》:所据《枯木禅琴谱》谱本,云闲上人自度琴曲,昝锤炼打谱,意出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该曲取音灵动、意境高远,若与鹭鹤同游天地,空旷闲达、神泰自如。

郑可涵


郑可涵,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魏圩副教授。建邺区少年宫琴筝教师,中国琴委会会员,中国琴会七一三中国古琴日申办大使、南京市古筝协会办公室秘书。第三届“弘琴杯”古琴艺术展演青年组金奖;第五届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古琴高级专业其他音乐学院组别杰出金奖;首届嵇康杯全国古琴艺术展演青年职业组金奖;濉溪论剑《广陵散》琴曲展演青年职业组金奖。
《春风》:琴曲《春风》由作曲家许国华先生和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创作于1982年。作品以明快抒情的旋律,表达了春意盎然、人们奋发向上的欢快情绪。
孙知



孙知 ,天津音乐学院古琴硕士,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古琴教师,中国琴会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安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琴会常务副会长。师从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城派古琴大师刘赤城先生,天津音乐学院广陵琴派李凤云教授,并得成公亮、李祥霆教授指导。出访过德国、法国、瑞典、瑞士、奥地利、俄罗斯、埃及等国。在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北京中山音乐堂、国家图书馆、天津音乐厅、武汉琴台音乐厅、长沙音乐厅、西安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地演出。打谱作品《庄周梦蝶》、《屈原问渡》等。改编作品双古琴《暗香》。配音作品《武媚娘传奇》、《军师联盟-大军师司马懿》、《军师联盟-虎啸龙吟》、《南歌》等。成立安徽省首个高校古琴传承基地“孙知古琴传习室”和“梅庵琴社学馆”。
《鹤鸣九皋》:李凤云据《神奇秘谱》(1425年)打谱。小雅鹤鸣篇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又曰,声闻于天。朱子释云,泽曲曰皋,数至于九,喻其深且远也。鹤为仙灵之禽,其鸣高亮,闻八九里。此曲之意,盖以鹤鸣喻琴声焉。

谢倬


谢倬,字无心,号恒越居士。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无心斋发起人,高级教师,广州无心斋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校长。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古琴表演专业。先后师从岭南谢导秀、谢东笑、吕宏望;吴门汪铎、广陵梅士军、曹华、樊继健;笛箫教授黄金成等老师;谢倬老师自幼好武习医,追随诸多贤师研习中国传统文化。自2003年进入传统文化领域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公益传播和推广,坚持公益传播古琴,传身体力行传递无心斋“不着于行、不执于心”的人文内涵精神。历任:国务院侨办中华才艺基地、广东省侨办传统文化基地顾问;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会员;广东古琴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原莆田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训学院禅武文化顾问;广东省武术协会少林功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古琴教师;扬州市琴筝艺术协会副会长。
《碧涧流泉》:是岭南派代表性曲目之一。据传为宋代大儒朱熹所作,该曲表现了山林幽涧,一派碧绿,流泉泠泠;急峻时,嘈嘈切切,首尾响应,意趣盎然,素有《小流水》之称。
胡向辉



胡向輝 ,号一念,福建省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厦门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师承于闽派琴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代表性传承人李禹贤先生。操缦三十载,琴风根植师门正脉,凝练出“散淡不羁、清远古澹”之审美趣向,于法度中见洒脱,于平淡中蕴深邃。
《水仙操》:是曲源出春秋琴师伯牙学艺之典。其师成连为启其性灵,携至东海蓬莱,留伯牙于山海之间。伯牙独对自然造化,但闻海涛激荡、山林寂寥、群鸟长鸣,心有所感,怆然叹曰:“先生移我情矣!” 遂凝神抚弦,音声起伏间,如见烟波浩渺、若御清风,万象归一。乃成此千古名操。

魏圩


魏圩,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琴委会副主任;南京市古琴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海粟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省厅级项目及校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负责的《古琴演奏基础》课程,入选江苏省首批线上一流课程;出版古琴独奏专辑《琴·乐》,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音像规划出版项目。受邀担任“国韵杯”“幽兰阳春”“南洋国际音乐大赛”等国内外专业比赛评委。所教授的学生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原“文华奖”)中荣获最高奖“优秀演奏人才”奖。
《醉渔唱晚》:卫仲乐传谱。此曲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流”之说。相传我国晚唐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泛舟松江,听渔人醉歌,饮酒作诗而作此曲。琴曲《醉渔唱晚》借描写渔人豪放不羁、醉酒高歌的情景,而实际是“皮陆”二人自身的写照,借醉论政,以醉泄愤,向往渔樵田园生活之无限的感慨之情。
。
梅士军



《樵歌》:是广陵琴派四大名曲之一。核心是借樵夫劳作之景抒隐逸情怀,通过明快跌宕的旋律,勾勒樵夫登山伐木、高歌山野的场景,暗藏超然物外、不恋尘嚣的隐士心境,满是“渔樵耕读”的传统文化。

刘善教


刘善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6月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乐器工艺委员会主任,镇江梦溪琴社社长,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深圳大学古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是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中所列十名保护专家之一。
《归去来辞》:本谱为刘景韶先生根据明代《真传正宗琴谱》(1598)打谱,传为陶渊明所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退隐林泉,有清风高节之姿。此曲表现陶渊明辞官归隐、重获自由的喜悦,以及他对农村景物与劳动生活的热爱。该曲声韵和雅,音乐形象生动鲜明,蕴含的美好意境为历代琴人所追慕,故而广为流传。
李向阳



李向阳,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历任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美育、音乐创作工作。创作成果多次获国家艺术基金和江苏省社科基金、艺术基金,多首创作歌曲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近年来,不断探索古诗词吟唱与弦歌创作。古琴弦歌创作与推广人。
《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琴歌。词:【唐】李白,作曲、古琴定谱、演奏、演唱:李向阳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扬州市广陵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扬州市广陵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扬州广陵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扬州市广陵古琴学会
二、活动时间
11月18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
广陵有盐街区二分明月楼二楼
二分明月楼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