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王鹏古琴音乐会《高山流水》2025年最终场在正乙祠戏楼落下帷幕。岁尾年终,千年琴音再次响彻这座百年戏楼。近90分钟的演出中,古琴与大提琴、手碟、大鼓、手鼓、箫、人声、太极交相辉映,通过艺术家们的杰出呈现,彰显了古琴艺术传承千年的美感、力量与灵动,传递了东方美学的开放与包容。音乐会在空灵缥缈的琴歌《鬲溪梅令》中开场,有别于琴、箫作陪的常规组合,这次的《鬲溪梅令》加入大提琴、打击乐等中西方音乐元素,和谐且丰富的音乐层次彰显艺术家们深厚的音乐素养,也反应了传统艺术作品的包容与开放。方寸之间,便得佛心。王鹏老师将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安康的美好心意通过琴曲《普庵咒》温婉传送。袅袅梵音间,禅意涌动,听众如同安住在暮鼓晨钟之境,灵台清明,身心舒畅。对古琴情有独钟的听众更是大有耳福,张璐老师以一首传统名曲《流水》,来应和此次音乐会“高山流水”的主题,以示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同样与水有关的古琴名曲《鸥鹭忘机》在王鹏老师的演绎下更是禅机无限,徐徐清音宛若鸥鸟翩跹于波光粼粼的水面,而每个人对这个寓言的不同理解,无形中构成了这首古曲最大的魅力。《天边》是一首来自草原的天籁,曲意深情悠远、感天动地。词曲作者吉尔格楞和乌兰图嘎均为蒙古族资深艺术家。三件中国古老乐器:古琴、马头琴、箫,音色鲜明,各有特色,相互映衬,营造了悠长辽阔、独特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音乐浓郁的地域特色。《平沙落雁》、《阳关三叠》虽是传统古琴曲目,但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编排,已然焕发了崭新生机。《平沙落雁》是历代流传至今传谱最多、流传最广的琴曲之一,与文人追求的“和”之音乐境界吻合,故而用太极与之相配,将无形的旋律以有形的招式展现出来。《阳关三叠》来自唐代王维脍炙人口的绝句《渭城曲》,古琴与人声、箫共同演绎了这首流传千年的离别之歌。《游心》、《合璧》是古琴与西方乐器的即兴曲目,前者意在以古琴的清逸灵动、大提琴的低沉浑厚展现“与道相和,向天地回归”的主旨,后者则是古琴音乐、民族音乐、打击乐、吹奏乐等多种音乐类型的融汇贯通,以乐器之“合”,传达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精神之“和”。
古琴作为最早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中国项目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人生活美学特点,配合着雕梁画栋的百年戏楼,结合着时下先进的声光电效果,给现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文人生活美学的内涵与吸引力。
超近距离的身心感受,突破了舞台的隔阂与身份的束缚,观众也能切实地参与到音乐与艺术之中,这是王鹏老师对古琴音乐会的重大突破与创新。真听、真看、真感受,我们希望带领更多人感受有质量的音乐与文化,这也是钧天云和乐团未来的方向与目标。北方昆曲剧院与钧天云和乐团的合作的高山流水古琴音乐会,是“会馆有戏·正乙祠戏楼艺术展演”活动对非遗文化的精彩呈现,也是两个非遗保护组织对传承与发扬的努力尝试。我们借音乐会“高山流水”的美好寓意,传达我们愿以文化艺术为媒介,广觅知音的赤诚心意,未来的日子里,期待彼此有更多传承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合作,也欢迎更多朋友加入我们的非遗传承之路。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